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docx

335阅读 | 11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docx第1页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docx第2页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docx第3页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docx第4页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docx第5页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docx第6页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docx第7页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docx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南北 上传于:2024-06-06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学习困难(Learning Difficulty),又称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y),最早由美国著名特殊教育家柯克(S.A.Kirk)于1963 提出。当时主要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基本心理异常,以至于使儿童在听、说、读、拼写、思考或数学运算方面显示出能力不足的现象。各国研究者对于学习困难研究的角度不同,概念的界定也不同。赵薇在其《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书中从教育的需要出发,将学习困难界定为在正规教育环境中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除各种残疾以外)致使儿童学业成就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的现象。并指出学习困难的出现率为5%。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不断重视,学习困难已成为特殊教育领域中最大的一个应用性领域,备受关注。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 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取向,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股心理学思潮。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MartinSeligman 在1997 年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一职时提出。优势理论和积极情绪扩展- 建构理论是积极心理学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积极心理学强调加强人的积极品质的建设,对于传统心理学研究中更多关注消极心理提出了挑战和补充,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与咨询、教育等领域。 儿童学习困难一方面是由学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习风气、社会影响和家长教育方式等外部因素所致,另一方面由于儿童自身心理,如学习动机、兴趣和情绪状态等内部因素所致。[5]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要综合学校、家庭、儿童自身等各种因素。将积极心理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研究成果合理有效的应用到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中,充分发挥其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儿童发展的需要,帮助其更好的成长。 一、树立优势理论观念,转变单一的教学与评价观 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Seligman 早期关于积极个人品质的研究,将个体的性格优势与人类的美德相结合,把24 种性格优点归类为六种核心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节制和超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为价值分类体系。让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每个人的优势不同,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也不同,因而不存在所谓的特殊儿童,每个儿童都是具有潜在特殊性格优势和智能的个体存在。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改变过分关注学生缺陷的现状,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势性格和智能因材施教。 (一)结合多元智力理论挖掘优势性格和智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他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学习困难儿童除普遍的表现智力正常学业成就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外,其个体间异质性大,每个儿童身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优势性格和智能。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对学习困难儿童开展教育时,首先要转变传统特殊教育中的缺陷补偿观念,树立优势理论观,主动了解学习困难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确认其智能因素中的最强项。在充分了解、观察和评估的基础上,从儿童自身具有的优势性格和智能出发,将其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开展教学工作,不仅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达成目标,同时也能让儿童初步体验到成功的积极情绪,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善用最近发展区获取最大成功体验。早在20 世纪30 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就蕴含积极心理学的元素,其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就是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突出体现。[8]教师要根据每个学习困难儿童自身的优势性格和智能,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儿童每项智能的最近发展区,制定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IEP),按照斯金纳程序教学法的五要素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与适当强化、自定步调和低错误率),为儿童提供支架式教学。教师要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阈中,善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日常的教育实践及IEP 的实施中协助学习困难儿童在其优势领域最大可能的获得成功体验。 (三)注重多元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传统的以单一测试成绩为主的学业评价已不适宜当代儿童的发展。相对来说,动态评价、课程评价、游戏评价等评价方法更具多元化和灵活性,尤其适用于特殊儿童的学业评价。学习困难儿童个体差异大,在教学中摒弃单一的评价模式,制定多元化评价方法,努力满足不同儿童发展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成长记录袋是一种新兴的质性评价方式,具有质性描述、目的明确、主体参与等特点,在特殊儿童学习评价中有其独特优势。成长记录袋可采用电子版与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需要教师时时处处做教育的有心人,及时收集过程性资料,记录儿童成长的点滴进步。此外也要重视日常教学实践中的评价,一个真诚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许只是一个小行为,但是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却会不断地蔓延下去。 二、利用积极情绪扩展- 建构理论,建构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拓展- 构建(Broaden-and-Build) 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爱、满足、高兴、自豪和兴趣,都有拓展人们瞬间知- 行(Thought-Action)的能力。与焦虑、抑郁、恐惧等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能够提供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使个体更少的聚焦于消极情绪,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放松。在学习困难儿童教育中运用积极情绪拓展- 建构理论不仅对学生有积极的作用,还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促使其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从兴趣出发获得更多心理资源。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资源就是心理能量,为人的心理活动或行动提供能量支持。一般说来,心理资源越充足,其意识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质量就越高。因此,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其获得更多的心理资源,是转化学习困难儿童的重要途径。学习困难儿童由于长期学业水平低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同伴交往中积极情绪体验较少。儿童如果能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选择从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出发,则更容易获得积极情绪的体验。所谓兴趣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比如对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长和感兴趣的学习困难儿童,可以多发挥自身长处,在主动的参与中体验积极情绪,获得更多心理资源,并将这种能力逐步拓展到文化课学习中,进而提升学业水平。此外,教师在学生积极情绪的建构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根据积极情绪理论,无论是给予学生期待的教师,还是得到鼓励赞扬的学生,其情绪状况无疑都是积极的。[5]在积极情绪和体验的推动下,学生学习的动机不断增强,教师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幸福感不断增加。 (二)努力建构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在人类进程和潜力开发方面与建构主义心理学是相同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不是被动和盲目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目地的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建构过程。在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儿童自身对积极情绪的建构。学校、教师、家长等应该给儿童提供发展和建构积极情绪的机会和资源。如学校为儿童创设建构积极情绪的良好环境,教师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积极情绪,家长多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鼓励。积极情绪在儿童心理上的重复和积累可以帮助其深层次的感受成就带来的愉悦体验。需要注意的是积极情绪并不是越多越好,实验证明,当积极率(个体体验到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率)高于3:1 时,个体才有足够的积极情绪来滋养人类的欣欣向荣但当积极率高于11:1 时,则表示个体的生活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最终导致个体盲目乐观、脱离现实。因此,在积极情绪的建构中,儿童要树立正确的积极情绪观,不盲目崇拜。 (三)运用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