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构图美
内容摘要: 本论文主要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构图美。奠定王维唐诗史大师地位的创作是他的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生活的真意、艺术的画意,又渗入了佛家空灵的禅意,形成了一种“诗中有画”的隽永意境。这种意境的形成是因为王维在诗歌创作中能将画理与诗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巧妙取景,用动静互衬,虚实相生,画面分割,主次分明等方法巧妙地进行构图,创造出一幅幅清新静美、形象生动、富有极高美学价值的画面的缘故。他的山水田园诗所呈现出的画境自然脱俗,清丽丰润,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诗中有画” 视觉观感 构图美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新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直如水墨山水画,形成一种独特的画境。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诗受禅宗的影响,诗的风格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①、“诗中有禅”②的意境。他讲究构图布局、设辞着色,常以彩绘的笔触传达出清丽丰润的美感,使他的诗整体上呈现出画一般的审美趣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诗。苏轼也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作为中国南宗画派之祖,对客观景物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到的审美感受,善于将绘画技法用到诗歌创作上,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调动了绘画的艺术手段,将透视、色彩、动静、虚实、形神引入诗中,把时间和空间巧妙糅合,形成自己“诗中有画”的构图艺术特色。本文就诗中直观上强烈的画面感、层次感、色彩感以及客观创作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写作技法、语言运用、禅理引用等所展示出的画面两个方面来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构图美。
直观审美:画面感强、充满层次感、色彩多冷色调,视觉观感上表现出的构图美
直观上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从赏画的角度看诗的画面。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画面感极强,给人直观上的感受便如观画,一幅幅画卷美丽惊艳,让人深深地迷醉在自然景观的神奇瑰丽里,沉醉在乡间小的道的清幽恬淡里。诗中强烈的画面感让人读来如赏名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王维山水田园诗写景如画,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典型色彩,以画家独特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融入绘画的技巧,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别具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山光水色写入诗中,借画意作诗,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当然,既然从直观上赏诗的构图美,那么诗中的色彩和布局就显得非常突出了。
(一)、强烈的画面感
风格多变,画面感强。使人读来直如观画,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读者的眼前一一展开,让人随着诗人的眼睛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1)、雄奇壮丽风格显画境波澜壮阔之美
雄奇壮丽风格中较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使至塞上》③A中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十字就抓住了塞外景色的特点,勾勒出一幅辽阔荒凉的画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四个典型意象的选择体现了西北地区典型的地域气候特征。这一句看似平平,可就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可谓“千奇壮观”,充满强烈的画面感。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使整个画面显得开阔壮美又孤寂冷清。
(2)、清新自然风格显画境清新恬淡之美
清新自然风格中较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山居秋暝》 = 3 \* GB3 ③B中的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通过对雨后明月、青松、清泉、河石四个意象的描写,把一幅月明初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清新明净,仿佛氤氲着濛濛的水气,整个画面给人以清新洁净的感受,一幅月明初晴图跃然纸上。截取江南典型的事物竹林、浣女、莲、渔舟这四个意象,把一幅乡间生活截面图写得生动活泼,按出现的动态次序特征来写,如画卷般慢慢展开,把劳动场面写的恬淡优美,充满淡淡的满足感幸福感,整个画面显得祥和安乐、恬淡自然。而南方的自然风物又何止这一小小的画面,但诗人独独截取这几个小小的意象,把一幅山居秋暝图写的生动活泼,祥和安乐、恬淡自然。画面美且恬淡安详。
(二)、画面极具层次感
王维山水田园诗极具层次感,诗中一景一物在布局上无一不体现出他在诗歌创作中的精益求精。布局和谐,秩序井然。无论是寥寥数笔的速写,还是着意放大的特写,布局精当,和于时宜。
1、层次构图
诗人不仅善于取景而且巧于构图,他对诗中摄入的景物,谋篇布局,独具匠心。景物的布置,主次分明,远近适宜;高低大小,比例恰当;疏密深浅,跌宕有致。例如《山居秋暝》作者先从大背景上落笔。“空山”“新雨”“晚来”“秋”,使人感受到山中的寂静,雨后的清新,秋气的飒爽,黄昏的安宁。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立体写作模式使全诗布局和谐,可圈可点自然成画。月光倾洒的松林,石上流淌的清泉,无一不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受。再进一步,由景及人,竹林深处洗衣的女孩们结伴嘻闹归去;莲塘里水波轻漾渔家打渔归来。全诗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先物后人。景物的布置、位置的经营和谐适宜,大小比例恰如其分。画面感十足又充满动感,动静结合,使诗中画境灵动活泼,生趣盎然。也正因诗人这种取景法,所以总是使画面显得似乎留下了很多“空白”,而这“空白”之处,恰巧给读者留下了想象、联想的空间,所以王维诗中的空白点“无画胜有画”,恰若中国传统写意水墨山水画中的“留白”。使整个画面层次分名,意蕴悠远。如《竹里馆》 = 3 \* GB3 ③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也是层次分明逻辑相对的代表,诗人用六个字“幽篁”、“深林”、“明月”来写景,没刻意的去刻画和修饰;同时也用六个字“独坐”、“弹琴”、“长啸”,写人物活动。诗人以第一人称开篇,然后再写“幽篁”、“深林”,接着引出“明月”,为诗人独坐弹琴的活动烘托清幽澄净的气氛,从而与“我”内心的孤寂惆怅的心绪相契合,达到情景交融的画面效果。
2、擅剪辑画面(移步换景)
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3 \* GB3 ③D:“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盢。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王柳前”。整首诗犹如从一组照片,而摄影师定点在“柴门外”,把目所能及的美景尽收镜头中。本诗中诗人倚杖柴门外,游目驰骋,把寒山、秋水、 落日、暮蝉,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再加上诗人与朋友两人活动的特写镜头,组合成一幅墨色清淡,悠远静泌的辋川秋日黄昏图。王维这种经营位置的功夫是深得他画理的影响,使诗全文犹如一组剪辑照片,再现诗人当时所见所感所得。这种构图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让读者随着诗人的步伐、眼睛淡看云卷云舒,世情百态。
(三)、画面色彩多为冷色,常用青绿两色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多为田园之乐,故色调虽色彩斑斓,但多为青绿两色,充满田园风味,显得生机盎然,又充满冷清恬淡的味道。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读来便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中有很多色彩名词,无论是青绿、红绿、清白,都非常的夺人耳目,更在对比中让人感受由色彩折射出的画面之美。色彩的大量运用让王维的上水田园诗充满强烈的画面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如《积雨辋川庄作》 = 3 \* GB3 ③E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阳夏木啭黄鹂”,水田之“绿”与白鹭之“白”,夏木之“青”与黄鹂之“黄”,比照很鲜明,有很浓的装饰画的效果。色彩人的视觉冲击和布局一样重要,王维展现出了超时代的创新精神。使他的诗中画面既拥有现代水彩画清丽丰润的美感,又有古代水墨画清新恬淡的美感。而他对景物色彩的巧妙布局又使得画境美的有色彩有层次。
客观审美:“诗中有画”,诗歌创作中表现出的构图美
(一)、选材美:精选典型意象、画面
王维擅长截取典型画面表现构图美。他既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他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自然,所以他能够巧妙地捕捉生活情趣、自然百态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从而加深了主题的表达。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非常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如他的《使至塞上》中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十字就抓住了塞外景色的特点,勾勒出一幅辽阔荒凉的画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四个典型意象的选择体现了西北地区典型的地域气候特征。这些典型的西北特色使全诗呈现出豪迈奔放、壮阔雄浑的壮美画境。其中“孤烟直”、“落日圆”可见观察之细。在大漠中风沙遮天蔽日,连常日所见的落日也总是模糊的,而在诗中却说落日圆,可见落日在长河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的壮美。边疆沙漠浩瀚无边,一烟青天,笔直而上,初读会觉得不合常理、怪异,烟怎么会笔直而上呢?可在这怪异中却真实的体现了诗人当时映像中的大漠晚景。当然这其中包括了诗人的再创造,把他看到的模糊形象清晰化,把真实自然现象夸张化。这一句看似平平,可就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可谓“千奇壮观”,诗人 把自己的孤寂情、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使整个画面显得开阔壮美又孤寂冷清。把暖色调写出了清冷的格调,可见诗人高超的运色绘画技巧在诗中的巧妙运用。
(二)、写作技法多变
1、引入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于诗中,使诗的构图形具神生,画面韵味十足
散点透视法 = 5 \* GB3 ⑤,亦称动点透视法。它是指从多个角度表现事物特征,或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作诗文,可以使表现对象更鲜明、生动、丰满,更富立体感。散点透视法还是传统东方绘画的技法之一,中国画、波斯细密画都采用这种方法。它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焦点透视只有一个观察焦点,散点透视则有许多“点”,如《清明上河图》。王维引中国画画法于诗中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图画中表达许多主题,像一幅可以边走边看的长卷轴。如《渭川田家》 = 3 \* GB3 ③F:“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鶋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衣。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人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家晚归图。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牛羊徐徐归村,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田地里的野鸡多咕咕地叫,蚕儿沙沙的吃着桑叶,农民们荷锄归来聊着家长里短,这些农家特有的场景显得安乐祥和。用点睛之词“闲逸”二字,就把这些个别迹象贯串起来了,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画面,如一幅卷轴缓缓打开。整个画面恬淡温馨、生机盎然,野趣与人间烟火味糅合成一幅桃园图。
2、极善经营位置
王维极善经营诗文中各种意象、词汇的位置,从他的诗文构图规律来看,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巧妙的运用构图中的立意、取言、布势、虚实以及画眼的设置,使其诗中的山水田园呈现一种构图完整、精当而独到的画幅。他对诗中摄入的景物,谋篇布局,独具匠心。景物的布置,主次分明,远近适宜;高低大小,比例恰当;疏密深浅,跌宕有致。人物入画,主次分明,多用第一人称开始,抒发自身真实体验。他的这种位置经营手法源自他高超的绘画技巧的灵活运用,以及他对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如他的《使至塞上》,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人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塞外空旷而壮丽的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天高地阔的沙漠夕照图。由下至上、由近至远,布局严谨,结构紧凑。整个画面给人以一种空旷辽阔、壮丽苍凉的美感。又如他的《山居秋瞑》,严然是一幅山水人物画:初秋的傍晚,山雨初歇,碧穹如洗,明月当空,银光泻地,松影婆娑,山泉清澈见底,竹林里依稀传来浣衣女子归家的欢笑声。山下的湖中荷叶摇曳,一只只渔舟分开荷叶,满载而归。诗人从雨歇后写到天晴,从山上写到湖中,从浣衣女到渔家,层层写照,造成景物运动变化,场面持续转换的艺术效果,再辅之以融于画境之中的泉声、笑声、水声,使诗中的景物变得生动起来,整个画境显得层次分明、意蕴悠远。
3、传神的写意手法与工笔刻画技巧双重运用,使画面构图显得简中见深远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 4 \* GB3 ④王维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底把他的绘画技巧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他的山水田园诗,最具有代表性。“一片水墨不着色画”融画入诗,把绘画艺术运用到诗中,倍增诗的韵致,达到了诗情画意的效果。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王维把画的空间艺术和诗的时间艺术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融汇结合,正体现了现代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的重要性。亦可见诗人的超时空意识和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写意以表现印象情趣的雄浑完整为旨,工笔以具体刻画,精雕细刻见长。王维的《终南山》 = 3 \* GB3 ③G:“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以写意的大手笔绘出“太乙近天都”的高峻和“连山到海隅”的意广。颔联以“白”、“青霭”的迷朦挥洒流动之势,以“阴睛”两分的众壑衬托出幽深之境。他以这种简略、大气的笔触尽显他对终南山的印象。又以工笔细描出《辛夷坞》 = 3 \* GB3 ③H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早春山景只通过对辛夷坞中之辛夷花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意境。而上述两首诗,一传神写意,一工笔细刻。而《山居秋暝》则是二者兼用。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大写意手法营造出秋雨过后的空山之静与净。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工笔刻画出山中松间先影变幻之韵味和山泉清澈流动之感觉。写意传神和工笔细雕两相结合,两相呼应,相得益彰。使诗中的景物变得生动活泼,如写意山水画,挥洒间灵动自然,如行云流水,清风抚云。把人带入一个空明宁静的世界,整个画境显的空灵澄澈、恬淡幽静。
、语言清新隽永,语感清丽丰润
1、王维山水田园诗色彩典型、对比强烈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很好的吸收了他在绘画上的长处,在语言色彩运用上,诗人采用多样化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展现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整合统一使之形成和谐的完整的画面。
、色彩对比映衬
诗人在语言色彩运用上常用对比和映衬,来体现诗歌整体和谐的画面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还擅长用光影映衬色彩。很多诗中都反复描摹了朝辉夕阳,月光云影和松林清泉日月光晕烘挺之下的折光投影,使画面流光溢彩,更有立体感。
如《终南山》 = 3 \* GB3 ③J 的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白云”对“青霭”,“白”与“青”对比,两种冷色调的碰撞,使全诗显得意蕴深远,大气开阖。让人如浴冷雾,飘飘然如凌虚欲仙。让诗歌要表达的恬静的意境隽永深远。又如《积雨辋川庄作》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阳夏木啭黄鹂”,水田之“绿”与白鹭之“白”,夏木之“青”与黄鹂之“黄”,比照很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