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语言特色
这篇传记的语言十分精彩,其中毛遂佐助平原君合纵于楚一节最为出色。平原君、毛遂、楚王的对话非常个性化,很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平原君起初不让毛遂同往时说:“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日人泷川评曰:“叠用四‘先生’字,平原君声音状貌,千载如生。”前几句“先生”间隔之远,拉腔拿调,是一别养尊处优、自以为是的贵族居高临下、嘲讽他人无能的口吻;末两句“先生”一个接着一个,句子短促,表现出不容商量、无可改变的情态。平原君定纵而归、回到赵国后,称颂毛遂的言辞又完全不同,语气舒缓,感慨万千,开头和结尾都说:“胜不敢复相士”,回环咏叹,吐露出自责、认错的心绪。毛遂的话则显示了富有才华、善于论辩的策士风度。他向平原君自荐时说:“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语辞委婉而有分寸,但却坚定而又自信。当平原君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为喻,嘲笑毛遂虽然在门下三年却无所闻时,他便马上接过这个比喻加以发挥:“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说明如果能早受重用,他的才干便早就显露出来了。真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表现了超乎常人的机敏和聪慧。毛遂回答楚王叱责的话,恰似瀑布直下,滚滚滔滔,义正辞严,气势很盛。赵国原是来向楚国求救的,但毛遂的话中没有丝毫摇尾乞怜的奴婢味,而是大义凛然,先警告楚王不得对赵人无礼,再摆出楚国受秦欺凌的事实,激发他复仇雪耻的情感。“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其实只是两次战役,分说“一战”、“二战”、“三战”,可以夸饰言词,加重语势,表现出毛遂作为纵横家的语言艺术。毛遂在这番议论中,两次斥责楚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咄咄逼人,压下了楚王的气焰,使他顺从地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办。毛遂的机智、勇气,都在这些对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