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谢艳君.doc

90阅读 | 3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谢艳君.doc第1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谢艳君.doc第2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谢艳君.doc第3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谢艳君.doc第4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谢艳君.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体味体液 上传于:2024-06-2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试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的故事。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经验的局限,而且对一些事物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课前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得和伽利略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人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再全班交流,逐步深入地认识到伽利略不盲从古人、敢于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从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质疑,以及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说明他善于思考、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从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对比伽利略面对无数人的讥笑和嘲讽,在比萨塔上公开试验,说明他是一个勇敢、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同时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用典型事例的描写(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品质,并鼓励学生试着进行读、说、写的实践活动,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名言导入:课件出示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 同学们,这几句名言好吗?你知道是谁说的话吗?课件:亚里士多德,你能说说对他的了解吗?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过渡: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他说的话是否全都是对的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课件出示词语。 着地 信奉 解释 更改 固执 的确 辩论 拖住 比萨城 伽利略 胆大妄为 (1)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感到哪个字难写呢?指导书写“萨”。“萨”是什么结构?上下各占字的比例多少?注意什么?教师范写。让学生伸出手指写,请同学们工整认真的写一遍,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巡视,找两幅作品投影展示,学生评价: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 师:请同学们再工整地写一遍。老师看到大家不但写字的姿势正确,而且写得很认真,写完的孩子请坐好。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亚里士多德的话是否全都是对的呢”? 生回答:课件出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提问:亚里士多德说的那句话是错误的?在当时,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 生答。课件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课件: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课件: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谁能说说对“信奉”和“不容更改”的理解吗?(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你能把“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吗? 师:是谁这么大胆敢怀疑哲学家的真理,并证明这句话是错的呢? 生:伽利略。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课件出示: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师过渡:纵观历史,能够称得上伟大的人物少之又少。而伽利略从这一次怀疑开始,就走向了伟大。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怎样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是错的呢? 生回答,教师引导。板书:产生怀疑 反复试验 公开实验 得出结论 产生怀疑。伽利略是怎样想的?    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课件演示: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2、反复试验。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1)谁来读一读做实验的部分?生读课文。   (2)提问: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