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实物观察和郑板桥的墨竹图,让学生初步认识竹子,了解并感受水墨竹叶的画法,初步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从作品的内容、画竹的程式、画家的情感内涵、这三方面欣赏评述墨竹画。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欣赏评述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3.通过墨竹画的欣赏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在墨竹画中的寓意。传统的竹文化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感悟竹精神即中国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郑板桥生平和小故事,徐渭、文同的生平故事及二位的墨竹图。兼毫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墨汁。
(教师)表现竹的有关墨竹画,衣食住行中与竹有关的视频资料、音乐。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竹》出自浙美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十课,此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
本册是学生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 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