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一、选择题
1.“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下列名言谚语意思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
A.有志者事竟成 B.功夫不负有心人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2.下面关于书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C.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D.书,是万恶之源,它毒害了无数人的心灵。要不,秦始皇怎么会下令焚书坑儒呢?
3.下列诗句不是写读书的一项是( )
A.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4.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下流:下等、劣等
B.自足:自给自足
C.窥:看
5.下列文言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
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卑微的人。)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都应该按知道来处理。)
二、填空题
6.(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三到”之中__________最重要。
(2)“心不在此,则__________,心眼既不专一,却_____________,决不能记,记亦__________。”读书时,“心”和“眼”不专一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7.词语积累运用。
“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这句话中“热闹非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含有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续写比喻句。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_。
(2)老师常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来教育我们虚心好学,不要自以为是;常用《观书有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诉我们多读书积累,用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3)用一句话概括下列语段的意思。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给女儿的一封信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
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
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
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0.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死的”“活的”这两个词都加了引号,表示引用。
B.这句话强调了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C.这句话强调了书本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如果用心去思考,并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就会受益无穷。
11.文中作者用“种番茄”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给女儿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的方式,这也是让每一颗心灵休憩、灵魂安妥的美好追求。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奴,而要科学而优雅地驾驭书本,用心读书,学会读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不竭源泉。
13.用“____”在文中画出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
14.抄出文中集中体现读书人创作的艰辛和锤炼语言的难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对“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读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B.读书只有下苦功,才能把书读活。
C.人读书,可以科学地驾驭书本,可以以书为基础,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得出新的观点;而书读人,是说人死板地、机械地去读书,做了书奴,被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左右,结果会导致人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16.郭沫若认为:“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对于读书,你有何看法?请说一说,至少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只要有恒心就肯定没有不成功的事。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比喻某人的行为固执,听不进不同意见。与"一条道走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有相同义项。
2.D
【详解】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因为秦始皇完成统一后,需要建立专制体系,所以各国的文化需要进行合并,不利于施政的东西都要销毁。还有就是儒生会运用儒学对秦始皇的专政提出批评,那秦始皇也不会让他们活着。
3.C
【详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B
【详解】
考查字词解释。
B项错误,自足:指自满;自觉满意,不侈求
5.D
【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ABC解释正确。
D项有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6. 反问 “心到” 眼不看仔细 只漫浪诵读 不能久也 所读的内容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保持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1)在本题中,“心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