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6 忆读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贾宝玉(jiá) B.无限(xiàn) C.述说(shù) D.做人处事(chǔ)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堆切 传记 煞气 索然无味 B.消谴 派遣 敌冠 风花雪月
C.凯旋 斩首 水浒 质朴浅显 D.烦索 刑物 呻吟 不有自己
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半/钟声到/客船。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 ②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 ③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 ④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 ⑤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
A.①③⑤④② B.①③⑤②④ C.①③④②⑤ D.①⑤③④②
5.下面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一位写作者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
②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
③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
④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
⑤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A.④③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⑤②③①④ D.②⑤①③④
二、填空题
6.知识梳理。
《忆读书》文章主旨: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__________。
7.课文《忆读书》结构
第一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8~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11、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理解感悟
你赞同《忆读书》一文中作者“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口语交际。
马上要过年了,近几年,在春节前夕相关部门总会发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告。同学们在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围绕“过春节应不应该放鞭炮”展开了辩论。
亮亮:我认为过春节应该放鞭炮,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芳:我认为过春节不应该放鞭炮,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0.“读万卷书”的“卷”字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读万卷书”中读____________,另一个读音可组词为:____________。
1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
1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喜欢什么书?不喜欢什么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出你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忆读书》选段,完成习题。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⑦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4.“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②段中“倒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16.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读过《三国演义》后,作者对章回小说引发了兴趣,并对《水浒传》大为赞赏,认为其中的人物极具生动的个性,比《荡寇志》强多了。
1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贾宝玉,读音jiǎ bǎo yù。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堆切改为“堆砌”,
B.消谴改为“消遣”
C.没有错别字。
D.烦索改为“烦琐”,刑物改为“刊物”,不有自己改为“不由自己”。
3.C
【解析】
略
4.B
【解析】
略
5.A
【解析】
略
6.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忆读书》作者冰心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基于理论的理性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低龄读者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奶奶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读者终身难忘。
7. 总写作者对读书的强烈感受。 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读书的经历,说明了作者热爱读书,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 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分享了多读书的益处。 写作者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忆读书》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课文是以回忆的形式叙述自己读书的经历的一篇文章,前半部分以读书好为主,表达了作者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后半部分以“多读书”为主,告诉读者读好书。
8.示例:我赞同,因为“读书百遍,而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