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张茗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3.研读语言,体味少年归有光的喜与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素材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古代文人喜好为书斋命名,引出归有光的“项脊轩”;解读“项脊轩”名字的由来,探寻作者的精神风貌,感受他怡然自得的读书生活。
二、鉴赏文本
(一)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提纲挈领的句子。
在自由诵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读音,把握好节奏,并画出难点。
1.首先看看文中提纲挈领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这句话的喜与悲,实际涵盖了哪些段落的内容呢?
点拨:(1)第三段结尾处的“……”省略号。(2)第四段开头部分的“余既为此志”。
可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项脊轩志》其实是归有光两个时期所写。前三段写于19岁,少年时期;后一部分写于32岁或更晚的时候。今天我们着重鉴赏前一部分文字,感受一下归有光笔下的少年情怀1
3.请一位学生朗诵少年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志》,其他学生,倾听的过程中再次明确前三段内容你还有哪些字词上的疑问。
(教师点拨、正音,适当补充几个疑难字词:①垣墙周庭:垣墙,活用为动词。②先大母:去世的祖母。③大母过余日:过,探望。④束发:指代男子十五岁左右。)
(二)讨论活动。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概括总结,探寻作者“喜从何而来”“悲由何而出”。
(学生讨论分析、概括总结,生成板书;教师相机评价、点拨、追问,小结。)
喜
问题1:作者为什么种兰、桂、竹等花木?
明确: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而桂树和读书人的愿望“蟾宫折桂”有关系。这些往往成为文人雅士的精神寄寓。这里的环境不仅优美,而且雅致。
问题2:“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明确:“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有声反衬“静”字,以动衬静。这种静是有灵气的“幽静”,而不是一片“死寂”!
小结:首段的景物描写,不仅衬托了环境的优美雅致,还展现了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这有几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味。此时的归有光还是个有朝气、有活力、有慧心的读书郎!
(有感情地齐读包含“喜”内容的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应该用什么语调来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
悲
问题1:文中对庭院变化的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是一段细节描写,它暗示了家族的衰败。
问题2:文中对母亲的描写只有短短的一句“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牵挂,而门里门外,又寓含着母亲早逝、生死永隔的感慨。
问题3:文中描写了祖母“以手阖门”,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处非常感人的细节,祖母离开时“以手阖门”,将关心与期待都凝聚在这个动作之中。阖门,就把世俗对孙子的干扰与侵蚀挡在了门外。祖孙之间的对话十分简单,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如今己物是人非了,想起如此真挚感人的情景,让人不禁痛哭流涕。
小结:这一部分作者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利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诸父异爨、慈母早逝、祖母厚望,这一切怎能不叫归有光悲痛万分?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