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二)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拼音。(4分)
(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dāng( ),在一整天的激战中已歼(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2)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zào(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 )样。
2.古诗文默写。(10分)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3)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4)思乡是诗歌经常表现的主题,崔颢在黄鹤楼上触景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毅有诗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此句与《赠从弟》(其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似。
3.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弹奏)
B.念无与为乐者(怀念)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C.良多趣味(甚,很) 属引凄异(连接)
D.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
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HT]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家乡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ZK)]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二、现代文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完成5—6题(6分)
5.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不匹配?请结合书中内容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2分)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________项错误,评价对应的人物应是________。
6《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报道的准确性,二是语言的平实性,三是态度的鲜明性。请你结合下面选段,任选两个特点简要分析。(4分)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节选文字,完成7—9题(10分)
【甲】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选自《藤野先生》
【乙】因为是多年前的旧事了,所以记忆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确定我从爱知医学专门学校转职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末的事。在那之后两年或三年,周树人君作为第一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因为是留学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周树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级生一起听课。
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中国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如果留下来当时的记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现在什么记录也没留下来。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周君临别时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
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真感到很高兴。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如果是毕业生的话,我会和他们一起拍纪念照,可是一次也没和周君一起照过相。
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周君文中写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现在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少年时代我向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国人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前些天从报纸上得知周君鲁迅去世的消息,让我回忆起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的家人现在如何生活?周君有没有孩子?
深切吊唁把我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选自《谨忆周树人君》)
7.学习《藤野先生》并拓展阅读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时,同学们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4分)
(1)小金:藤野先生在鲁迅心目中是以平等的态度关爱和鼓励着他的日本老师,而且还强调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鲁迅先生是师恩难忘啊!
小东:对呀,可是藤野先生却说,“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这不是有损鲁迅先生的形象吗?
小语: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这句话不会有损鲁迅先生的形象的。你们看,这样的叙述,一方面有助于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选文【乙】中还有藤野先生的猜测“______________”印证了鲁迅后来弃医学文的可能性了。
(2)小金:回忆性散文写人记事不是最讲究真实确切吗?可是藤野先生在文中却用了那么多 “大概”“据说”“说不定”等这些表示推测和不肯定语气的词语。这样写会不会影响到文章的真实性啊?
小东:这样写不会影响到文章的真实性的。你看,这些词语不是照应了文章中(【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吗?
小文:对啊,这样写还能表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文章的真实性更强,感染力也更强了呀。
8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对藤野先生一直心怀感激,甚至在临去世之前都叹息不能再见藤野先生一面,而藤野先生在《谨忆周树人君》中又流露了哪些复杂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1分)
截至2019年5月26日,今年珠峰攀登季死亡人数为14人,另有3人失踪,这在珠峰攀登史上排名第四,仅次于1996年山难、2014年雪崩、2015年大地震。
Rocker告诉记者,每年的四月和五月是珠峰天气最好的时候,也是珠峰的最佳登山季。因为在珠峰顶上,常态风力是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甚至可能出现每小时80公里的情形。高山大风会引发生命危险,因此只有晴天且微风或无风的天气才适合登山。但在珠峰,即使是四、五月,这样的天气也不是每天都有。
去年珠峰出现了长达12天的天气良好的窗口期,然而今年的攀登者没那么幸运。气象条件导致珠峰今年的窗口期集中在5月12日到16日以及18日到23日这两个短窗口,其中21日、22日、23日,是天气最为理想的日子。因此,绝大多数队伍将冲顶的时间押在了21日、22日、23日这三天。
5月21日晚上六点,大家发现,近270人同时从海拔8000米的C4营地向8 848米的顶峰冲击。因为人流众多,队伍行进缓慢。一个人标配的6瓶氧气不够用,很多体能不好的人,在路边停着,喘气,这更加剧了“交通大堵塞”,使队伍排得很长很长。
在最险的希拉里台阶,由于特别狭窄,只适合一人通行。很显然,一些登山者并没有充分的准备与技能。登山者于水告诉记者,他看见身后四个印度女孩趴在地上,久久过不了一个坎。路线狭窄且唯一,后面的人也就堵着,最后还是夏尔巴人把她们抬了上去。
夏尔巴人相当于是商业登山公司指派给登峰客户的“当地导游”。冲顶时,客户们自己背一瓶氧气,夏尔巴人却要背三瓶,一瓶自己吸,剩下两瓶给客户。一瓶氧气5公斤,加上其他物资,一个夏尔巴人大概要背40公斤的东西。一些客户为了节省体力,甚至需要夏尔巴人帮自己穿登山鞋。商业登山公司像一个管家,“所有东西都有人来做,你交钱就可以了。”这种保姆式服务,为安全埋下隐患。登峰客户普遍能力不足,依赖心理强,缺乏独立面对风险的能力,一旦在极高海拔出现意外,就难以自保。更弱的能力,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氧气,更多的夏尔巴人,这又反过来造成路上的加倍拥堵。
10.请为新闻报道拟写一个标题。(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全文,概括造成今年“珠峰登顶事件”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以上新闻,请你把主要内容转述给你的爸妈听。字数不超过7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果你是一位媒体人,根据今年登峰惨剧,你将对受众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阅读(4分)
阅读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古诗两首,完成14-15题。(4分)
雪梅(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eq \a\vs4\al()
雪梅(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其一)中“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诗句回答),《雪梅》(其二)中诗人认为______________才算是有了十分的春色(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15.这两首诗共同阐述了怎样的人生道理?请加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