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重点和难点: 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当选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一个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
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所以,今天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
这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身上的马克思,目光深邃,凝视远方。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伟人生前的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恰形成鲜明的对比。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后来闻名世界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解题、亮标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信息,我们一起看看标题。
讲话,说明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又说明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
哀、功、德。很好,三言两语,大家已经把悼词的内容和结构都梳理出来了。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今天的学习要扣紧这三个字:哀、功、德。
2、出示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哀”
2、理清思路,概括“功”
3、明确主旨,感悟“德”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按照这三个字来划分结构。
提问分段:
如果出现第二段归属意见的分歧。
哦,大家意见不一致。那我们来读一读第二段吧?齐读。
现在谁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明确:两位都是有理有据。段落划分本来就是见仁见智。但是我私下里比较认同第二段归下。为什么呢?等到咱们学完赞其功部分,大家就会明白了。
2、品语言,体会“哀”
现在,让思想穿越时空,回到100多年前马克思安葬的那个日子。(课件图片)去设身处地想象,恩格斯痛失亲密战友的心情。马恩格斯相识于巴黎,40年漫长的革命岁月,他们一起经历政治风雨的洗礼,一起面对艰辛生活的考验;志同道合,不离不弃。当亲如兄弟的战友突然去世,恩格斯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
大家看,这一段,有没有哀痛悲伤这些字眼?生:没有!但是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浓浓的哀伤。板书:哀
思考题: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1)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2)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3)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亲人去世,谁忍心说去世呢?可见悲痛之深。讳饰的修辞。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
(4)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