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教学目标
1、品语言,体会“哀”。
2、理思路,概括“功”。
3、明主旨,感悟“德”。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来体会本文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辩思路。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题目精析
讲话,说明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又说明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
哀、功、德。很好,三言两语,大家已经把悼词的内容和结构都梳理出来了。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今天的学习要扣紧这三个字:哀、功、德。出示学习目标:
1、品语言,体会“哀”
2、理思路,概括“功”
3、明主旨,感悟“德”
(二)字词梳理
【肤浅】形容理解不深。
【嫉恨】嫉妒,愤恨。
【独到】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诅咒】泛指咒骂。
【污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衷心】出于内心的。
【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爱戴】敬爱并且拥护。
【英名】指英雄人物的名字或名声。
【不可估量】无法估计。
【繁芜丛杂】纷繁,多而杂乱;芜杂,杂乱没有条理(多指文章)。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