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我的新工具——计算机》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材第一册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发展史。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发展史、操作电脑的坐姿,了解机房的基本要求。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有些孩子家里有电脑,可能接触过,但也有一些孩子从没有接触过电脑,对电脑特别感兴趣。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掌握一些电脑的常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讲完规矩后正式上课,本节课的重难点:掌握计算机组成、掌握计算机发展史和正确的坐姿。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计算机。
2. 能力目标:了解计算机发展史。
3. 情感目标: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产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注意操作电脑时的坐姿。
4.重点:了解计算机组成部分。
难点 :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电脑的坐姿。
三、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的比如计算机有哪些部分组成,可以先不讲,让学生自己观察,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对于刚才是孩子自己主动发现掌握了知识,所以孩子们一定很在意,并且会很自豪,掌握的速度也很快,不易忘记。对于基本的操作规则要认真的讲解,让孩子们互相监督,看谁听的认真。因此,最后在总结时,要多加表扬增强孩子对电脑的兴趣,对孩子们今后学习好电脑打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信息与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组成。
(三)、计算机的应用。
(四)、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
(五)、养成良好的电脑 操作的坐姿 。
(六)、总结 。
具体阐述如下:
一、信息与计算机。
凡是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所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包含有信息。计算机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工具。
二、计算机的组成。
(一) 、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又称之为“电脑”,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等部分。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要,还有其他外部设备,如音箱、打印机、扫描仪、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