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数学上册 学科集体备课各单元计划
时间
2014.9.30
备课教师
教研组员
教材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都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并且连续进位,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错误率要高一些。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单元
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
重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教学
难点
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单元
课时
划分
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 0的乘法…..……1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1课时
练习八………………………………………1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1课时
练习九………………………………………1课时
教学
媒体
选择
实物投影仪、题卡、挂图。
(四)年级(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2017.9
主备教师
修改人员
课题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 0的乘法)
教学
内容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 0的乘法)P47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法
指导
交流、讨论法
教具
准备
实物投影仪、题卡。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 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 12 小时,火车 1 小时约行 145 千米。该 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
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 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
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 么?(先算 2 乘 145 的积是 290,得数的末位和
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 0 不写。 板书:145×12=1740 和 45×12 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 小结: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发散
P47 做一做 134×12 322×24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145×12=1740 176×47 145×27 425×36
679×13 237×82 286×35
教学反思
教研组教师意见
(四)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2017.9
主备教师
修改人员
课题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教学
内容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P48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
教学
用具
课件、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授
1. 口算
40×72= 53×30= 40×72= 20×20=
608×5= 600×300= 20×700= 40×72=
908× 4= 30×23= 40×22= 40×72=
502× 7= 400×50= 40×90=
2.笔算:并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708×6= 790×8= 54×278= 板书教学内容:笔算乘法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 2 怎样计算 160×30=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1)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总结: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 160×3=480, 再在积的末尾再添 1 个 0; 或 16×3=48, 再在积的末尾添写 2 个 0
(2)写竖式时,如何处理 0 和非 0 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 0 的个数?(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160×30=4800
2、独立计算 106×30= 学生反馈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 0 6 0 × 3
(2)计算 106×30 时, 既然中间的 0 与 3 相乘得 0, 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106×30=3180 1 0× 3 1 0 6 3 8 0 0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 填写几个 0 。
三、巩固发散 :教材 P48 做一做 1、2 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60×30=4800 106×30=3180
1 0 × 1 6 3 8 0 0 =1638000
教学反思
教研组教师意见
(四)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2017.9
主备教师
修改人员
课题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三课时 笔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
内容
练习八 P49—P50
教学
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练习课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
重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教学
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学法
指导
练习法
教学
用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基本练习
1、P49——3 题 2、P49——6 题 3、P50——8题
4、P49——1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订正 。
二、指导练习
1、P49——5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注意单位换算 。
2、P50——9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教师指导: 此题有两种思路, 方法一: 分别求每种 3 套的价钱再加起来; 方法二: 先求每种各买一套总共花多少元,再求买三套的总价。
3、P50——11 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再汇报 教师指导:此题有
简便方法,因为 15×200=3000,因此最后一款电话机 15×210
>3000 不能购买,而 200-128=72 200-108=92 200-198=2
因此只要再用多 出来的钱分别乘 15,即可求出还剩多少钱。
4、P50——12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再汇报 教师指导:写出乘积最大算式的方法是:先确定两数的最高为 5、4;然后依次 确定下面的数字, 把剩下的最大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 (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 : 3、 2;剩下的 0 按题目要去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 ;所以答案就是 520 ×43=22360。 思考:如果乘积最小,又该如何? 教师指导:先找出两数的最高为 2、3;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 小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 :0; 剩下的 4、5 放在乘数上(从 左数起第一个因数) ;所以答案就是 345×20=6900。
三、检测评价
1、P49——7
2、P49——2
3、P49——4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4、P50——10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研组教师意见
(四)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2017.9
主备教师
修改人员
课题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
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 P51
教学
目标
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3.在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法
指导
观察法
教学
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授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二、探索发现
1、组织小组交流
2、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20×4=
4、组织小组交流 引导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5、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26×24= 26×12=
观察算式。 17×12= 17×24= 17×36=
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 10×4= 5×4= 6×20= 6×200= 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发散
1、两个数的乘积是 120,其中一个因数乘 4,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应该是 ( ) 如果另一个因数也乘 4,这时的积应该是( )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 5,要是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
3、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8 后,积变成 424,原来 的积是( )
4、(P51 )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做一做第 1 题
做一做第 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