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257阅读 | 11收藏 | 1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5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6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7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8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9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10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11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12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13页
内蒙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第1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越过世间谎言 上传于:2024-07-1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总结过去内蒙古自治区会考工作的经验,同时结合全区高中学段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全区城市、农区、牧区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本着强调基础,注重能力,引领发展的原则,制定本考试标准。                    I. 考试的性质与功能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国家设立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它面向全体学生,着重考核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是:检测普通高中教学状况,为评估学校教育、教学绩效提供依据;检测普通高中学生的修业状况,为评价是否达到课程基本标准提供依据;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提供基本学业信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测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适当的难度。                       II. 测量目标与要求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1.主要考查以下四种能力: ①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积累整合的能力。 ②对浅易文言文阅读、理解、鉴赏的能力。 ③对规范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感受、鉴赏、领悟探究的能力。 ④具有根据一定要求(命题、话题或给材料),能够准确地审题,清晰条理地陈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看法的书面表达能力。 2.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能力要求: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考试内容 (一) 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实用类和论说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是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探究 F (1)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意蕴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1)能够准确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了解一般的文学、文化、文体知识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章。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写作的总体要求: (1)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 (2)文章具有清晰的逻辑条理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7)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方面有所体现 2.写作的具体要求: (1)记叙文 ①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中心,从而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做到取舍详略得当。 ②写人力求形象鲜明,叙事能够生动具体。 ③能够恰当地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说明文 ①能够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能够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③能够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 ④能够运用较为简明准确的语言去陈述说明对象。 (3)议论文 ①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能够明确其重心所在,材料作文能够分析出材料蕴含的种种道理,通过分析比较,能够选择最佳立意。 ②围绕审题之后确立的中心论点,能够用充分的事例和道理加以论证,文章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③论证过程中要有举例有分析阐述,通过分析阐述揭示材料与观点的内在联系,力求避免观点加材料式的议论文。 ④论证过程中,能够熟练恰当地运用例证、引证、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 1.    内容比例 (1)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                              约占27% (2)现代文阅读理解                                  约占15% (3)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                              约占17% (4)写作                                            约占40% 2.题型比例 (1)客观题(选择题)                                约占20% (2)主观题(古诗文填空题、简答题、鉴赏题、写作题)  约占80% 3.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占70% 中等难度题                                           约占20% 较难题                                               约占10% 附录: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   2.《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必修二: 3.《诗经·氓》 4.《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 5.《兰亭集序》《赤壁赋》 必修三: 6.《蜀道难》 7.《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8.《寡人之于国也》 9.《劝学》   10.《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必修四: 11.《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1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醉花阴》《声声慢》 必修五:15.《归去来兮辞》  16.《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样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20分)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赝品/摇曳         概况/愤慨           咽喉/哽咽 B、溯源/夙愿         憧憬/瞳孔           大厦/厦门 C、斟酌/甄别         荟萃/猝然           模样/楷模 D、商榷/证券         燥热/烦躁           降临/降伏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 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C. 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几年前,某些国内品牌手机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甚至一度可以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但近来外国品牌调整战略,市场份额有很大提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中央要求各级干部切实改进作风、大力发扬勤俭节约,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实干兴邦。 B.酸梅汤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氨基酸、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其主要原料以乌梅、山楂为主,是解腻消暑的佳品。 C. 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能主动地受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该能汲取图书的默默滋养,能在一个充满张力的知识世界中塑造自己。 D.“最美丽城市”的指标是根据城市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筑个性、整体协调、文化底蕴、自然环境和公众口碑等方面评分的。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 , , 。     ①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 ②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 ③但只要我们奋勇执着 ④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 ⑤只要活得充实,哪怕清贫 A.①②⑤③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④③①②     D.⑤④②③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2分)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思想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与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选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5.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     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     C.它已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    6.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     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     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     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2分)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