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故事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研究
江苏省靖江市城西幼儿园 朱淋
摘要
从儿童期开始进行民间故事教育,把民间故事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之一,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民间故事是否被他们接受,民间故事自身的特点及其对儿童的教育价值决定其是否能融入幼儿园课程。
艺术是感情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纲要》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关键词
开展的途径 内容的开发 情感 民间故事
艺术是感情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纲要》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一、研究概述
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教育无疑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人是从一个生物人不断走向社会化人的过程,除了拥有动物的本能,还拥有情感、价值观、信仰等,这都是文化的结果。而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将知识、信仰、态度、价值、艺术和习俗文化系统的内容经过科学的组织与编排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因此,教育通过课程对其进行文化教育,是个体学习文化的过程。民间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理也相同。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如民间历史、民间故事、民间风俗等,以地方课程的形式或课程资源的方式进行,通过系统的学习或在课程中融入,从而培养儿童积极、良好的民族心态和民族归属意识,形成对自己民间文化的认同,激发儿童对民间文化的热爱情感。
民间文化由民间游戏、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组成,而民间文学又包括民间故事、民谣等,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如语言方面的、科学方面的、艺术方面的等等,基本上都是单一的研究,但通过幼儿园开展民间故事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活动促进幼儿多元发展的研究还很少。开展民间故事与艺术教育整合的课题研究,不但能促进幼儿艺术、文学等方面的发展,能使自己获取更多的民间故事与艺术教育理论知识,也有助于准确的把握民间故事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本身对民间故事与艺术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我们向幼儿介绍的民间故事能符合他们的兴趣,而且大多数故事中的人物是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他们的成长故事及成功经验,能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提供多角度的帮助,给他们启迪,让他们从故事中汲取经验,这对培育儿童基本人格和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艺术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因此,我们开展“民间故事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研究”的课题,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研究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儿童的理想发展离不开教育,适宜、有效的民间故事对儿童有着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如促进儿童民族意识的形成、促进语言的发展、促进社会性地发展、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向幼儿介绍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等等。因此把开展民间故事与艺术教育整合起来,使其融入到课程之中,从而让民间故事与艺术教育的整合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化、趣味性的和综合性的过程。
三、研究方法
我以幼儿多元发展为中心,把研究内容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民间故事与艺术教育整合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科学性、地域特色性,便于操作的特点,使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细心观察、耐心分析、及时反思,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对每周的研究活动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反思,结合在活动中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和发展水平,结合目标和内容的适宜性、教育策略方法的有效性等,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和课题组成员研讨。2.行为观察法。
在幼儿学习、游戏的自然状态下,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民间故事与艺术教育整合活动中最真实、最典型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从中获得幼儿的发展信息,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以分析、反思、调整教育措施。
3.体验提高法。
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园内课余教学、游戏教育活动途径是幼儿园实施民间故事与艺术教育整合活动的体现,只有找到与现代教育方法、手段的结合点,拓宽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才能使幼儿民间故事与艺术教育整合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成功。
四、研究过程
(一) 民间故事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活动开展的途径
在进行民间故事与艺术的整合教学活动时我们根据民间故事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的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1.民间故事与艺术的整合教学以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注重的是各教学活动之间横向的联系与拓展,注重故事的社会文化价值,注重各教学活动之间领域的整合和渗透。
它适合在某一个年龄段、某一个时间段内组织开展。如大班进行主题教学活动《司马光砸缸》时,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唱一唱“我心中的司马光”之音乐活动,寓故事于思想教育之中,使孩子们懂得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演一演“勇敢的司马光”之角色表演活动,通过掌握歌词内容和音乐结构,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游戏情境,培养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感受游戏的趣味性。画一画“乐于助人的司马光”之绘画活动,主要涉及单幅画,如果孩子掌握的情况较好,那可再进一步要求,进行连环画,最后绘画展示。幼儿通过绘画,更进一步地理解故事情节。
2.民间故事与艺术的整合教学单个活动是以某一个民间故事为活动内容开展的一个独立的教学活动。在儿童民间故事教学活动中,许多单个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其范围往往不仅涉及幼儿园教育的语言领域,而且涉及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其他领域。如由民间故事《龟兔赛跑》生成的音乐游戏中,引导幼儿能完整地理解作品含义。初步了解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尝试用体会角色的情绪,学唱京歌,并用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表达和表现,既理解了故事内容和寓意又感受到表演所带来的乐趣,一举两得。
(二)民间故事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内容的开发
1.内容的整合,具备实践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教育内容。
5~6 岁幼儿的身体和手的动作发展已经比较自如,手指的灵活性、双手的配合能力也有不断提高。因此,在小、中、大班开展民间故事与剪纸、泥工、蜡染手工系列教学相结合的活动,让民间故事教育与这些课程联系起来,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可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提高创造意识、动手能力。如由《年的故事》展开的的手工活动《剪窗花》《做灯笼》《包饺子》等,幼儿尝试用折剪、组合累加、团、压、捏、粘等方法创作手工作品,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体验过新年的热闹、喜庆气氛。通过内容的结合也让幼儿知道剪纸、包饺子、做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有关过年的风俗习惯。
2.内容的整合,融入经典的、有代表性地教育内容。
中国神话《大闹天宫》是幼儿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其中富有想象力、离奇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入到每位幼儿的心中,尤其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孩子们心中英雄。而京剧又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如果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既让孩子们深刻了解故事情节,又知道了京剧的唱腔、服饰、脸谱、动作等与都与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息息相关,还萌发孩子对京剧的兴趣,关注京剧艺术。
3.内容的整合,结合本地区的民间故事教育内容。
《马驮沙的传说》是一个关于靖江由来的地方风物传说,从文学的角度看:尽管它是靖江特色的口头文学,但深入挖掘,会发现: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思想性和审美功能;中间有一个超自然的形象———宝马,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其主人公的行为,亦可作为幼儿道德提升的一个内容。此活动内容纳入乡土文化园本课程之内,有它独特的意义。为了能够达到弘扬靖江民间文化的作用,我们开展“我是故事大王”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要求幼儿用普通话讲述、口齿伶俐,能根据故事角色的需要进行声音的调整,创造性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做到声情并茂。通过这个活动吸引更多的孩子了解民间故事,增进孩子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促进民间故事的传承,进一步有效地弘扬家乡优秀的民间文化。
4.内容的整合,紧密联系幼儿生活世界的教育内容。
在我们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节日很多,对幼儿来说印象较深刻的节日有“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因为好吃、好玩是他们的年龄特点,那我们就投其所好开展活动。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故事《中秋节的由来》为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气氛。开展的活动有: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泥工《做月饼》、剪纸《大家来赏月》、情景表演《嫦娥奔月》。
(三)民间故事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组织实施
1.专门性活动。
在各年龄段的教育教学计划中,以主题的形式设计组织一些集体的民间故事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与幼儿的发现、探索的体验相结合;计划的学习情境和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