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随笔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后,历史开始改变用以前的的分地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讲述历史的体系而是开始用全球化和现代化史观来培养学生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视野,开始加强与世界的结合,在提高历史学习的时效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新的教材将历史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明史。从空间上、时间上、概念上难度比较大。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呢?这是所有教师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于我这个新任高中老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下面就一个月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困惑。
一、合理有效的利用书本材料提高教学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科书中,每一课都插入了一些“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以及导言。恰好这些内容是对课本正文的补充或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正文重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解决课本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本课中导言部分较场口事件,是对解放战争背景——重庆谈判的补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是国民党没有和平的诚意,后来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开始。同时这一课79页“资料回放”也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资料主要讲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进入了战略的反攻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