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
当前,我国儿童参与仍然存在难题和面临困难,包括成人的限制或干涉的态度,儿童自身条件不足,没有渠道和社会传统观念及规范的束缚等。实践中,真正落实儿童参与校园营造的机会少之又少。一直以来,幼儿园以教师的教学为核心,儿童处于被安排的被动角色,而所谓的校园营造更是建筑设计者的工作,非从真正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从儿童学习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本文拟基于儿童的权力、能力和发展,分析幼儿园空间营造中儿童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对幼儿园空间营造、儿童发展、建筑景观设计、专业合作、教育课程创新、社区融合等有所启发。
一、儿童的参与权利和能力发展
儿童参与和贡献和儿童视角的概念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已经在儿童研究、政策计划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重视。[1]1989 年获得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被广泛接受和批准的人权文件,已经得到193 国家的认可和批准,是第一部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公约》首次明确儿童有权利参与可能涉及到他们生活事务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