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单位:峰峰矿区第二小学
讲课教师:
课标题:童年的水墨画
学科:语文学段:三年级册:下册 章节:6章1节
教案
媒体设计意图
操作
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
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方法:
教法:1、核心导学,当堂训练。2、借助媒体,以读代讲。
学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自读自悟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看图猜一猜:
1、谁知道我今天将要讲的课文是第几单元的?
2、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和什么有关?(童年)
3、这个单元我们将要学会什么本领呢?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着写出他的特点。
4、复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三首小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三、精读课文,赏析诗句。
1、课件出示《溪边》诗文。
(1)齐读。边读边想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⑵ 溪边的景色美吗,你是从哪句知道的?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把风景写得这么美的?(比喻和拟人)
⑶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是什么意思,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
⑷ 这是看到的,从诗中你还听到了什么?
(5)练习朗读。(抽学生展示)
(6)这首诗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用一个词来概括溪边的孩子在干什么?(钓鱼)
课堂活动一:
选择题: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意思是 。
过渡:溪边钓鱼其乐无穷,江上的孩子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课件出示《江上》诗文。
自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江上的孩子在干什么?
“水葫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水葫芦”原指一种植物,文中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在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
练习朗读。(男女生PK)
现在这首诗不理解的地方会了吗?用一个词来概括江边的孩子在干什么?(戏水)
仿写:一双双 一串串 一朵朵 一个个
过渡:松针上为什么会有一串串雨珠,一朵朵山花为什么会树下开放,为什么说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呢?
3、课件出示《林中》诗文。
(1)小组合作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3个句子的意思。
松针上为什么会有一串串雨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抽学生说。
一朵朵山花为什么会树下开放呢?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抽学生说。
为什么说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呢?谁来说?
(一个个斗笠指的是在松林里采蘑菇的孩子们,她们带着斗笠的样子像蘑菇。)
练习朗读。(小组间PK)
现在这首诗不理解的地方会了吗?用一个词来概括林中的孩子在干什么?(采蘑菇)
课堂活动:
1、童年运动会。(分组竞争)
(1)《溪边》是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充满快乐的画。
(2)《江上》的“水葫芦”指的是水性好的孩子。
(3)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中的“斗笠”指的是遮雨的帽子。
(4)在朗读《溪边》的时候,最后一句要读出喜悦、欢乐的语气。
2、知识配对。
溪边-----垂钓图
江边-----戏水图
林中-----采蘑菇
四、总结升华,拓展阅读。
1、介绍儿童诗。
2、推荐北岛选编的《给孩子们的诗》。
五、板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