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感知木兰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优秀品质,弘扬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3―4分钟。
2.说说你所了解的花木兰。
3.教师补充: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连美国迪斯尼公司也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其影响之大。据悉,自2000年起,河南商丘每年举办“中国商丘木兰文化节”,文化节上,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扮演花木兰时的著名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经久不衰,豫剧《花木兰》也成了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目。
4.播放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5.导入:同学们是否知道木兰的形象从何而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杰出的北朝民歌: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一)解题:
1.由学生交流查找的资料:创作背景;“乐府”的文学知识。
2.教师作点评和补充。(课件)
背景要点: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人民憎恶长期战乱渴望和平
关于乐府: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由官府名称转变而来。《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朝民歌、北朝民歌两大部分。北朝民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朗读:
1.教师示范,学生感受朗读的语音、语调、情感并点评。
2.疏通字词(课件):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受字词中的文化内蕴。
3.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适当处理语气语调。
4.互读互评。
(三)感知:
1.指名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兰的故事。
2.小组分段朗读,用四字词语概括木兰的生活经历。
三、品读感悟
(一)赏析人物:
1.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诗歌中哪些语句得以展现?(课件、板书)
如: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果敢坚强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英勇善战
④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利
⑤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2.小结: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因此,这一形象能如此深入人心,乃至博得其他民族的亲睐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便是华夏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的骄傲。(板书)
3.诵读最喜爱的诗句并作交流。
(二)探究写法
1.诗歌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如何突出木兰形象的?这样安排有何妙用?
(1)内容安排:
决定从军(详写)
踏上征程(详写)
沙场征战(略写)
还朝辞官(详写)
荣归故里(详写)
——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对能突出中心的内容详写;次之则略写)
(2)表达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品格,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更鲜明。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的节奏更紧凑。
2.诗歌的语言有何特色?
①男女生分层朗读体会,并交流。
②教师补充并诵读。
③诗歌具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