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受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的反抗精神。
(二)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学习用音乐要素分析音,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三)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等音乐知识。
2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这首曲子有一定的了解,但仅限于主题,因此爱情主题可以让他们直接演唱,引起兴趣,其他音乐知识要在欣赏时重点讲解。
3重点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猜一猜
国人称它是“我们自己的交响乐”,被西方称作“《蝴蝶的爱情》”,知道这是哪部作品?
活动2【讲授】新课
学唱主题
活动3【讲授】作品介绍:
作品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了解协奏曲的概念,听辨乐曲中出现的乐器音色,说说梁祝的故事,乐曲旋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