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2).doc

36阅读 | 1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2).doc第1页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2).doc第2页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2).doc第3页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2).doc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不良少女不良少年 上传于:2024-06-19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协奏曲定义、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曲作者。 3.通过 对 比 节 奏、速度、力度,以 及 乐 器 的 演 奏 技 巧。感受音乐 的 表现手段从中获 得 情 感 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4.欣赏、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2学情分析 小提琴协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 材 于 我 国 家 喻 户 晓 的 民间故事,以 越 剧 中的曲 调 为 素 材,综 合 采 用 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进行创作的标题性音乐。这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国内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应。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