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块,“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三块内容共同构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行政方面的措施表现为“推恩令”的实施,思想方面的措施表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盐铁专卖等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三块内容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他们共同表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
学情分析
在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但学生阅读史料尤其是古文史料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合理分析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历史。同时,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意识,掌握较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的分析,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感悟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重点难点
重难点: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治国思想、行政和经济方面的措施。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秦汉时期的国家具有什么特点?大一统。
什么是大一统?
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导入:
汉武帝图片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感悟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语:
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 年,死于公元前87 年,在位54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近汉武帝,感受他的烦恼和忧愁,看他如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大一统格局!
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同时解释课题。
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有的放矢。
【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找出“推恩令”提出的背景、人物、内容和实施影响。
找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人物、内容和实施影响。
找出盐铁专营政策提出的背景、人物、内容和实施影响。
整理史实:
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的基本史实。
1.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
2.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和文字等史料,穿插讲解曹操见许攸和赤壁之战等相关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实。
4.师生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整理史实,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
教师过渡语:
公元前202 年,在“四面楚歌”声中,西楚霸王项羽痛别虞姬,走上了不归路。而项羽的对手--汉王刘邦却踩着庆祝胜利的鼓点,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刘邦曾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忧虑是什么?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 刘邦自己后来也认识到,这些诸侯王的存在对他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以确保刘姓江山的稳定。可他哪里料到,被他寄予厚望的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渐成隐患。汉武帝在位时期,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在初步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梳理基本史实。同时,充分利用趣味性的历史细节,丰满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体验】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史料探究、体验感悟
一、文景存隐忧
1.图片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金缕玉衣。
2.展示西汉前期形势图、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人口对比图两幅图片。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金缕玉衣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谓是价值连城。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解放以来出土的金缕玉衣也大多数是在诸侯王的墓中发掘出土的。这体现了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诸侯王各霸一方,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可以说,汉高祖分封的诸侯王国给以后的中央政权留下了隐忧,到文景时期,甚至引发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即位后,如何应对一系列难题的呢?
二、武帝大一统
1.大一统之政治
材料一:《推恩令》视频。
材料二:(汉武帝)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 ——《通典·职官》
(1)结合《推恩令》视频内容以及《通典》中的记载,思考什么是推恩令?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材料三:削爵和刺史制度图片
(2)汉武帝在政治方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大一统之思想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大一统之经济
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国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因为不纳税,吴国资财十分富有。)
(1)通过上述材料,说说西汉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
(2)汉武帝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呢?
三、千秋再回首
1.毛泽东《沁园春雪》。
2.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不同时期的疆域图。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今天我们如何去评价汉武帝?
教师教学策略:在学生交流展示基础上精讲点拨,注意指导精读史料的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精读史料——分析图片史料的细节,找寻文字史料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研究史料之间的关系。分小组讨论、展示。
教师过渡语:
西汉初期由于“文景之治”的影响,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一、文景存隐忧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