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3课小花猫在睡觉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美术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设计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用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标对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及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为学生创设适合本课知识框架的教学情景,通过师生的自然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在思考和联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及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起学习新知的“脚手架”,使学生能从多元的角度理解所学主题,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和个性表达出来。建构主义主张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皮亚杰认为,只有在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作出某种特定反应,而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如个体生理成熟),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他看来,对儿童思维运演变化过程的描述,本身就构成了对学习的解释。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三册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第2册《北京动物园》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概括表现动物特征的方法,我们可以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本课,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抓住小花猫的基本特征来表现,进一步深入学习概括表现的方法。本课还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画面主次关系的表现方法。
小花猫是学生比较熟悉喜爱的小动物,本课既注重激发学生对小花猫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又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联想与表现,从而使他们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兴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属于低段学生,由于这个学段的学生仍与学前期儿童一样喜欢游戏,喜欢故事,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敢想敢画。因此本课采取游戏的形式来激发提高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模仿秀”等游戏活动轻松愉快的实现教学目标。二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册《找妈妈》、《昆虫一家》、《勤劳的小蚂蚁》和第二册《北京动物园》中学习过运用基本形的方法概括表现动物的造型,并为本课学习小花猫睡觉姿态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在小花猫的造型上学生会很容易表达出来。但是在小花猫睡姿上,学生很容易画出一样的睡姿,表现的不够生动。在构图上,学生初步了解到一些构图的知识,画面饱满丰富学生基本能够做到,本节课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主次关系的知识。
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欣赏、尝试、交流讨论,最终完成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画卷。
教学方式:
教师:教师预备采用游戏导入法,启发引导法,实践发现法,直观演示等方法。
学生:对比观察法、局部观察法、整体观察法。
教学手段说明:
计算机和实物投影
技术准备:
教学课件 范画 铅笔 素描纸等。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观察概括小花猫睡姿的方法,了解画面主次关系。能够大胆地想象并表现出小花猫睡觉时的有趣情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表现,学会概括小花猫的睡姿。通过想象小花猫睡觉时发生的趣事,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完成造型表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想象出小花猫睡觉时会发生的事情,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敢于想象敢于创作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现小花猫睡觉时的姿态。
教学难点:以小花猫为主体,大胆地画出小花猫睡觉时的情景。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
观察老师带来的新朋友是谁?
运用剪成椭圆形的形状来引入课堂,传递出椭圆形可以概括出一只在睡觉的小花猫。
新授
一、猫的特点
(一)猫的外貌
说到猫,老师想到 “照猫画虎”,说明猫和老虎的样子很像。
1.猫的具体相貌
其实猫也有自己的特点,请同学们找一找猫和其他动物比的五官有哪些特点?
2.艺术家笔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