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5 古人谈读书 课后作业(含答案).doc

99阅读 | 3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5  古人谈读书  课后作业(含答案).doc第1页
25  古人谈读书  课后作业(含答案).doc第2页
25  古人谈读书  课后作业(含答案).doc第3页
25  古人谈读书  课后作业(含答案).doc第4页
25  古人谈读书  课后作业(含答案).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车桔 上传于:2024-06-0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与作者或出处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B.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三要有恒。曾国藩 C.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诗经》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挨近(āi) 间隔(jiàn) 便利(biàn) 万卷书(juàn) B.美差(chāi) 强迫(qiáng) 积累(lěi) 水浒传(zhuàn) C.锥子(tuī) 煞白(shà) 缝隙(fèng )将相和(jiàng) D.中间(jiān) 三更(gēng) 皇冠(guàn) 挣钱(zhèng) 3.“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插入下列语段中的( )前语意最连贯。 A.苏轼年少时曾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B.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C.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D.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愤读书,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4.“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下列名言谚语意思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 A.有志者事竟成 B.功夫不负有心人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二、填空题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人谈读书》中孔子认为不懂的要虚心_____,学习要_____,所学知识要_____;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曾国藩认为:读书第一要有____,第二要有____,第三要有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2)心不在此,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朱熹认为,读书需要______到,______到,______到。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到。正所谓“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曾国潘指出,士人读书要具备三个要点,即有_____,有______有____,这三者缺一不可。 7.照样子,写词语。 一五一十(含有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AAB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描写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识:①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识则知学问无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①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古人谈读书》,回答问题。 古人谈读书(节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下面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中“好”的读音是“hào”,意思为喜好。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三个“知”的意思相同。 C.“不耻下问”中“耻”的意思是“以……为耻”。 10.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 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 12.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给你的启发最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