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一、基础巩固
1.古文《古人谈读书》的作者是( )
A.朱熹 B.梁启超 C.曾国藩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C.我非/生而知之者……
D.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满足) B.随意春芳歇(休息)
C.地履其黄(踩,踏) D.万马齐喑究可哀(沉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最后一个“知”和前面四个“知”读音、意思不相同。
B.“学而不厌”与“相看两不厌”中的“厌”意思是一样的。
C.“默而识之”与“素不相识”中的“识”读音不一样,但是意思一样。
D.“诲人不倦”中的“诲”和“悔恨交加”的“悔”读音不一样。
5.比一比,再组词。
止( ) 倦( ) 敏( ) 余( )
耻( ) 卷( ) 悔( ) 除( )
6.选出加点字的意思。
(1)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A知道 B.知识,学问 C.知己 D.同“智”,智慧
(2)①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有识( )之士
A.知道 B.记号 C.见识 D.记住
(3)①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②急( )不可待
A.焦急 B.匆促
C.要紧,重要 D.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忙
7.词语运用
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厌:_____ 诲: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漫浪: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_____ 恒: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默而识之________,学而不厌________,诲人不倦________。
①这句话从三个角度对学习进行了阐述,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A.学习态度 B.教学态度 C.学习方法
②“厌”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在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中,“厌”也是这个意思。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①画横线的部分可以用成语________来替换。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
③这句话说明的道理与( )相同。
A.学而不思则罔 B.思而不学则殆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古人谈读书》,回答问题。
古人谈读书(节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下面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中“好”的读音是“hào”,意思为喜好。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三个“知”的意思相同。
C.“不耻下问”中“耻”的意思是“以……为耻”。
10.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
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
12.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给你的启发最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