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三则文言文的作者和相关知识及《论语》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结合图片,翻译文言文。
2.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理解文言文句段的内容。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每则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积累词语、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教学难点
1.借助注释,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文言文并理解其句段的内容。
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扩展人生的宽度。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至绿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如果我们能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实在是一件令人无比快乐且受益无穷的事啊!今天,让我们走进《古人谈读书》,去看看孔子、朱熹、曾国藩这些名人是如何读书的。(板书课题,讲解生字和第一则文言文)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诵”,翘舌音“耻”等字。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窥”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诵”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诲、谓、皆、缺”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岂、恒”字时,可以用同音字识记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识字示例:
诲(教诲)—悔(后悔)—海(大海)
谓(称谓)—渭(渭水)—猬(刺猬)
皆(比比皆是)—谐(和谐)—楷(楷体)
缺(缺点)—诀(秘诀)—快(快乐)
同音字识字示例:
岂(岂止)—乞(乞求)—启(启发)
恒(恒心)—横(横线)—衡(平衡)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耻”左右紧凑,左边“耳”的第六画变提,稍短;右边的短竖在竖中线位置。
“谓”右边略高,右边“月”撇画变竖。
“诵”右下“用”的首笔变竖。
“恒”左窄右宽,左边长于右边,注意“忄”的笔画顺序。
“窥”部首中的撇点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竖弯钩宜伸展。
易错提示:
“诲”部首是“讠”,不要写成“氵”或“忄”;右边“每”横折钩略弯曲。
“岂”上面“山”略扁;下面是“己”不是“已”或“巳”。
“皆”下面是“白”,不要写成“日”。
“缺”左边是“缶”,不要写成“INCLUDEPICTURE"5.TIF"”;右边是“夬”,不是“央”。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讠:诲(教诲)—谓(所谓)—诵(背诵)
忄:恒(永恒)—慢(快慢)—恢(恢复)
(4)多音字。
好eq \b\lc\{\rc\ (\a\vs4\al\co1(hào:爱好 好逸恶劳,hǎo:好人 完好无损))
得eq \b\lc\{\rc\ (\a\vs4\al\co1(dé:得到 贪得无厌,de:干得漂亮,děi:就得 得亏))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明确: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明确:知:知道。 为:就是。 知:同“智”,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明确:默:默默地。 识:记住,这里读zhì。 厌:满足。 诲:教诲。
2.“是知也”中“知”是一个通假字,请说说什么是通假字。(学生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
明确:通假字是文言文中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3.翻译文言文。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明确: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明确: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明确: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倦怠。
4.说说第一则文言文的朗读停顿节奏。
明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学习第一则文言文。
(1)这一则文言文选自哪部著作。
明确:选自《论语》。
(2)这一则文言文的第一句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讲述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是从对待学习的态度这一角度进行讲述的。告诉我们学习应该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3)这一则文言文的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讲述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是从如何学习才是正确的、明智的(学习的正确方法)这一角度进行讲述的。告诉我们学习应该真诚,有自知之明。
(4)这一则文言文的第三句孔子说了做学问的哪几件事?
明确:三件事。每一件事:默而识之;第二件事:学而不厌;第三件事:诲人不倦。
(5)这一则文言文的第三句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讲述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是从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这些角度进行讲述的。告诉我们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论语》是记录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而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则文言文就出自这部著作的第一篇——《学而》。同学们,通过学习这则文言文,你是否有所收获呢?如果你还心存疑惑,那么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先读一读后面的两则文言文。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应该如何做学问”。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古人谈读书(一)eq \b\lc\{\rc\}(\a\vs4\al\co1(学习的态度\b\lc\{\rc\ (\a\vs4\al\co1(勤勉、好学、不耻下问,要真诚,有自知之明,学而不厌)),学习的方法:默而识知,育人的方法:诲人不倦))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称谓 诵读 岂敢 恒心 窥见 比比皆是 缺一不可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中的第一则文言文,了解了孔子是如何学习、如何育人的,你们还记得是哪三句吗?(学生一齐背诵)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古人谈读书》中的后面两则文言文。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确:余:我。 谓:说。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明确:漫浪:随意。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明确:盖:句首语气词,不译。 士人:读书人。 志:志向。 识:见识。 恒:恒心。
(4)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明确:下流:下等,劣等。
2.什么是“古今异义词”?
明确:古今异义词指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如第三则文言文中“下流”一词,它的古义是“下等、劣等”,它的今义是“下游”或“卑鄙龌龊”。
3.翻译文言文。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明确: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明确:思想既然已经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