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从课文中得到的启发。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有自己的读书方向,有自己的读书体会,同学们有哪些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出“古人谈读书”这个课题。
2.导入新课。关于读书,孔子、朱熹有怎样的看法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了解他们的读书方法。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诲人不倦”的“诲”读huì,“后悔”的“悔”读huǐ。
耻(chǐ) 诲(huì) 谓(wèi) 诵(sònɡ) 岂(qǐ)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耻、诲、谓、诵”,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耻”是左右结构,由“耳”和“止”组成,书写要紧凑。
“诲”是左右结构,由“讠”和“每”组成。
“谓”的右部是由“田”和“月”组成的,注意要把“田”写得扁一些,上下要紧凑,“月”稍变形。
“诵”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甬”,不要漏写上部的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2.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圈起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是知也”的“知”:同“智”,智慧。
“敏而好学”的“敏”: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识:记住,这里读zhì。 厌:满足。 诲:教诲。
“敏以求之”的“敏”:勤勉。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我。 尝:曾经。 “余尝谓”的“谓”:说。 漫浪:随意。
决:一定。 急:要紧,重要。 岂:难道。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复习故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古人谈读书》讲了什么。
2.导入新课。
孔子、朱熹两个人的读书方法分别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齐读课文,说说文章讲了什么。
(一)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感到疲倦。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取知识的人。
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结果没有长进,还不如学习呢。
(二)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得仔细,心和眼已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