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首 页
课题
《古人谈读书》
主备人
教学
课时
2
授课
时间
学
情
分
析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距离很大。五年级的小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本文中三位名家都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都重视读书的积累,但是侧重点又各有不同。而且安排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久远,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课上是这样来安排的:首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强调让学生读流利,因为学生在没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时候是不可能把语句读流利的。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中关键词的意思。
课
标
要
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
材
分
析
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
使用教材
构想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教学
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四、拓展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4、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作业
1、背诵这三篇文章
2、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