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

257阅读 | 9收藏 | 10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1页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2页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3页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4页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5页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6页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7页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8页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9页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课时).doc第10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0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雁芙 上传于:2024-06-07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人谈读书》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取了春秋经典著作《论语》和宋代大学者朱熹关于读书、学习的言论,阐述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朱熹对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紧密契合了本单元 “读书明智”这一人文主题,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本单元提供了关于“读书”这一主题的很多信息,而恰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再结合本课课后第三题“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梳理、总结两则文言文所提到的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基础上,再谈收获和体会。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文言文,最初是家喻户晓的历史、神话故事或成语故事,篇幅短小,通俗易学,随着年级的递增,文言文的选文无论是从篇幅的长度还是内容理解的难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本课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略有难度。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本课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略有难度,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概括、提炼等能力,因此在学习中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尝试自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耻、识”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梳理古人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中读书方法带来的启发。   四、教学重点   1.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 梳理古人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中读书方法带来的启发。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耻、识”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则课文并背诵。   3.能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中六句言论的大意。   (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做接背古诗游戏。教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背到“苏轼”的诗句时,呈现第八单元导读页。)    (一)借助导读,了解单元文化主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单元导读页”中苏轼送我们的两句诗!    学生齐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教师提问:从这两句诗里,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旧的书不会厌烦读了很多遍,读多了就知道其中的意思。    教师指导:“旧书”的意思是读过的书。“厌”的是意思是厌烦。(学生再尝试理解)   教师总结:苏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经典的书籍读再多回也不会厌烦,多读并且深思后其中的道理也就知道了。    3.教师提问: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预设1:有,有的书我每读一遍就有新的感悟。   预设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样说的。    教师总结:是啊,经典的书,经典的话,多读几遍,多读几次,就明白其中含义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经典世界,去读去思考。   (二)揭示课题,了解文本出处及作者信息。    1.教师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教师引导:在预习时,看到课题“古人谈读书”,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1:古人是谁?和谁谈读书?    预设2:谈了些什么?    3.教师提问:通过预习,你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了吗?    预设1:解决了,是孔子在谈读书,孔子在和弟子谈    预设2:解决了,是朱熹在谈读书    教师总结:孔子在和弟子们谈读书。朱熹呢,书上这则文言文选自朱熹编写的《童蒙须知》,看题目我们就知道是儿童启蒙需要知道的事。就是讲给学习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如何学习,如何读书,如何更好的生活起居等等。这些经典流传至今其实不仅仅是和自己的弟子、同时代的孩子们谈读书,还是和天下的读书人谈读书,也是讲给我们的。    4.教师问题:那你们对这两位古人有什么了解吗?    预设1:孔子是一位老师,有很多弟子    预设2:朱熹是宋代的大学问家    教师总结:孔子是一位老师,儒家学派创始人,十分重视学习。《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典言论的书,其中多处讲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都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堪称国学的鼻祖。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 其实你们早就认识他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都是我们曾学过朱熹的诗句,朱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认为小孩子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习惯,及早进行教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者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朱熹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熠熠生辉的智者,被人们称为“朱子”。    (三)理解课文大意,积累背诵。    1.借助注释正音,理解句子大意。    (1)教师引导:我们先来到春秋时期,看一看孔子在和他弟子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第一篇论语的六句话,拿不准的读音可以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并互相读一读这六句话。    (2)教师引导:哪位同学们愿意说一说这六句话哪句最难?你的困难出现在了哪些地方?    预设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 “好”的读音    教师引导:我听有的同学读“hǎo”有的同学读“hào”,到底读什么呢?我们来看注释,“好”意思是“喜好”,所以读“hào”。我们可以根据注释来确定这个字的读音。    预设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 “识”和“诲”有困难    教师引导: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易读错的字,“识”和“诲”。“识”,我们平常读 “shí”,在这里读 “zhì”。多音字,字义不同读音就不同,读“zhì”的时候是记住。“诲”这个字是我们本节要学的新字,它的读音是“huì”,意思是“教诲”,教诲就是教育、教导的意思。    (3)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六句话吧。    (教师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这六句话,字音读正确,读得熟练、流利)   (4)教师提问:我们再来想一想这六句话是什么意思,讲了什么。同学们可以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小组讨论说一说。    预设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点拨:在有注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没有注释,这时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先猜一猜句意,用扩词法来探寻词义,从而疏通文意。比如 “默而知之”的“默”字,一般我们常说“默写、默读、默默”,那么放在这句话中,哪个解释合适呢?“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所以“默”的意思是“默默地”。   预设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教师点拨: “吾尝终日不食”的“尝”和在四年级下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都是“曾经”的意思。如果有的字古今意义不同,我们就可以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知识。学习文言文就是多读多积累,其义自见了。   2. 理解句意,解决长句子朗读。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六句话中,哪一句读起来比较困难?   预设: 刚才在读“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有困难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