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一、选择题
1.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勤勉 爱好) 不耻下问(耻辱 通“瞎问”)
B.默而识之(记住) 学而不厌(满足)
C.诲人不倦(疲倦) 学如不及(赶不上)
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爱好 聪敏)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报偿 索然无味 B.借签 大显身手
C.过隐 别出心裁 D.述说 无病而申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挨近(āi) 间隔(jiàn) 便利(biàn) 万卷书(juàn)
B.美差(chāi) 强迫(qiáng) 积累(lěi) 水浒传(zhuàn)
C.剥削(xiāo) 煞白(shà) 缝隙(fèng) 将相和(jiàng)
D.龟裂(jūn) 三更(gěng) 皇冠(guàn) 挣钱(zhèng)
4.下面句子的“下流”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的“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 )。
A.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能说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B.此地位居长江下流,水势不可阻挡。
C.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D.这次比赛中,最下流的作品都比往年的好。
5.对下面广告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③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
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①双关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①双关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④对比
D.①双关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二、填空题
6.词语运用
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厌:_____ 诲:_____
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漫浪:_____
_____
(3)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_____ 恒:_____
_____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默而识之________,学而不厌________,诲人不倦________。
①这句话从三个角度对学习进行了阐述,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A.学习态度 B.教学态度 C.学习方法
②“厌”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在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中,“厌”也是这个意思。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①画横线的部分可以用成语________来替换。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
③这句话说明的道理与( )相同。
A.学而不思则罔 B.思而不学则殆
三、语言表达
8.仿写句子。
阅读,是一座灯塔,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写句子。
1.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未经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_______,哪会_____________!未经________________,哪会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①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②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甲]“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乙]“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会疑惑。”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要是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0.文中提到甲、乙两句孔子的话,其原文依次是( )。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②
11.文中提到的孔子的两句话,其关键词不包括( )。
A.学 B.习 C.思 D.用
12.下列说法中,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读得越多越好
B.书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用心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才会受益无穷
C.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D.作者的孩子一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做到了学以致用
13.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给孩子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段阅读
① ,不耻下问。
②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默而识之, , 。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6.以上三句话均出自《________________》。
17.第①句告诉我们读书应_______;第②句告诉我们读书应______;第③句告诉我们读书应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要注意在平时学习时多多积累。
选项A有误,不耻下问中“耻”解释为:以……为耻。“问”解释为请教。
选项B正确。
选项C有误,诲人不倦中“倦”解释为:厌烦。
选项D有误,“敏”解释为:勤奋。
2.A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全部正确;
B.有误,借鉴:跟别人的或另外的事相对照,以便从中学习或吸取经验教训。故“借签”的“签”错误。
C.有误,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故“过隐”的“隐”错误。
D.有误,无病而呻:没病却也在痛苦呻吟。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故“无病而申”的“申”错误。
3.A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A 正确。
B 有误。强迫,拼音:qiǎng pò,施加压力使服从;迫使。是建立在自己意志的情况下来迫使别人或自己服从。
C 有误。剥削,读音:bō xuē。
D 有误。三更,拼音:sān gēng。
4.D
【详解】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的“下流”为“底层、指卑下的地位。”的意思。A.下流:卑鄙龌龊 B.下流:下游 C.下流 D.下流:底层 选项为D。
5.D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判断运用,要求学生读懂语句,判断句子所使用的的修辞手法。
双关:利用语言上的多义和同音关系,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即表面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指的是另一种意义。有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种。
比喻: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对偶:一种修辞方法,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①该项中句子中的“联想”有两层含义,一指联想电脑,二指人类的思维联想。这个广告词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联想电脑的重要性。
②该项中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巧克力给人带来细腻的感受比作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巧克力的细腻丝滑。
③该项中句子把春天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