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265阅读 | 10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1页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2页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3页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4页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5页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6页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7页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你漂亮如初你耀眼如旧 上传于:2024-06-0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一、选择题 1.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下流:下等、劣等 B.自足:自给自足 C.窥:看 2.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勤勉   爱好)                    不耻下问(耻辱 通“瞎问”) B.默而识之(记住)                                   学而不厌(满足) C.诲人不倦(疲倦)                           学如不及(赶不上) 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爱好   聪敏) 3.[搭配]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辟空地   制定公约   气候温顺   摆放搭石 B.保持平衡   保留意见   保管物品   保护实力 C.召集大臣   召开会议   召唤亲人   召见下属 D.饱览胜景   饱读诗书   饱含美食   饱尝艰苦 4.“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应放入(   )处。 苏轼年少时,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① 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② 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③ 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奋读书, ④ 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 耻。)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C.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士人:泛指所有人。) D.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漫浪:随意。) 二、填空题 6.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耻下问( )   默而识之( ) 心既到矣( )  岂不到乎(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__________。 3.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不在此,________________,心眼既不专一,________________,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_____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_______? 5.盖世人读书,第一________,第二________,第三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请谈谈你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及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语言综合实践。 请你写一段话,向全校师生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句段阅读 ① ,不耻下问。 ②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默而识之, , 。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以上三句话均出自《________________》。 12.第①句告诉我们读书应_______;第②句告诉我们读书应______;第③句告诉我们读书应_________________。 朱熹的读书法 做学问的人读书是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的,这是在购物,不是在读书。暴发户和大富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日夕之间便坐拥书城,那更是书的敌人。真正的爱书者固然手不释卷,但不是为了学问。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将读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     )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著书、讲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读书经验、方法被归纳为“朱子读书法”。 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前面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     )到难,从浅到(     ),急不得,也(     )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诉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思。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的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作者本来的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不肯放弃先前的观点,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两种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 第四,切己体察。朱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身”?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 第五,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基本精神。 (有删改) 13.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字。 14.短文介绍了“朱子读书法”,它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短文中的词语作答) 15.在本文中“涵泳”一词指( )“居敬持志”一词指( ) A.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 B.反复咀嚼,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 16.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考查字词解释。 B项错误,自足:指自满;自觉满意,不侈求 2.B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要注意在平时学习时多多积累。 选项A有误,不耻下问中“耻”解释为:以……为耻。“问”解释为请教。 选项B正确。 选项C有误,诲人不倦中“倦”解释为:厌烦。 选项D有误,“敏”解释为:勤奋。 3.C 【详解】 A:气候温顺搭配不当,气候温暖,小狗温顺。 B:保护实力搭配不当,保护证人,保存实力。 D:饱含美食搭配不当,品尝美食。 故答案为C。 4.A 【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是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在文中指苏轼年少时,不谙世事,一腔热情但少了些顾虑,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从“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副对联中可以体现这一点,会让人误解苏轼已经做到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显然年少的他还没做到这一点。况且,天下字人间书之多,是不能穷尽的,对待学识更应有谦逊的态度,所以,其父苏洵才会将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所以,放在①处最合适,放在其他地方都不能和前后内容连贯起来。 5.C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句意: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耻:以……为耻。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知:通“智”,智慧。 C.“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出自曾国藩,句意: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D.“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漫浪:随意。 选项C的加点字词解释有误。故选C。 6.     chǐ     zhì     yǐ     q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识:shí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zhì记住:博闻强识。 7.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谓心到,眼到,口到     则眼不看仔细     却只漫浪诵读     心到最急     眼口岂不到乎     要有志     要有识     要有恒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的识记和理解情况,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复习学过的知识,把学过的古诗文背诵和默写清楚。 1.《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