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毫无新意,读起来索然无味。
B.我如饥似渴地吃起来。
C.他从小就在外闯荡,所以对于人情世故很是练达。
D.我忍不住拿起一本《三国演义》,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明白。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
A.要紧,重要 B.着急 C.急切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C.我非/生而知之者……
D.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4.下列文言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
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卑微的人。)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都应该按知道来处理。)
5.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下流:下等、劣等
B.自足:自给自足
C.窥:看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敏而好学,_______。
(2)默而知之,_______,_______。
(3)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
7.会认
给下列生字注音。
诲( ) 矣( )
岂( ) 窥( )
三、语言表达
8.语言综合实践。
请你写一段话,向全校师生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续写比喻句。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_。
(2)老师常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来教育我们虚心好学,不要自以为是;常用《观书有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诉我们多读书积累,用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3)用一句话概括下列语段的意思。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朱熹的读书法
做学问的人读书是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的,这是在购物,不是在读书。暴发户和大富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日夕之间便坐拥书城,那更是书的敌人。真正的爱书者固然手不释卷,但不是为了学问。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将读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 )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著书、讲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读书经验、方法被归纳为“朱子读书法”。
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前面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 )到难,从浅到( ),急不得,也( )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诉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思。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的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作者本来的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不肯放弃先前的观点,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两种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
第四,切己体察。朱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身”?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
第五,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基本精神。
(有删改)
10.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字。
11.短文介绍了“朱子读书法”,它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短文中的词语作答)
12.在本文中“涵泳”一词指( )“居敬持志”一词指( )
A.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
B.反复咀嚼,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
1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①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②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甲]“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乙]“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会疑惑。”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要是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4.文中提到甲、乙两句孔子的话,其原文依次是( )。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②
15.文中提到的孔子的两句话,其关键词不包括( )。
A.学 B.习 C.思 D.用
16.下列说法中,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读得越多越好
B.书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用心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才会受益无穷
C.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D.作者的孩子一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做到了学以致用
17.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给孩子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语的分析,仔细分析每个词语的含义,结合词语自身含义以及原文的语境,选出运用有误的即可。在本题中:
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使人失去兴趣。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也说如饥如渴。
人情世故:意思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2.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字词解释。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选自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句子意思是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由此可得,“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中的“急”意思是要紧,重要。故答案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A.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根据意义可知,正确的断句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句意:学习如果不专心,就如同眼没有看。正确的断句为: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C.句意: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断句正确。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