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一、选择题
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下列词语中“断”的意思与这句中的意思一样的是( )
A.断断续续 B.从不间断 C.独断专行 D.断不能信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下列解释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
A.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自然也就到了。 B.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C.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可能很快就会到了。 D.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怎么会不到呢?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持石/击瓮/破之
B.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C.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D.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应放入( )处。
苏轼年少时,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① 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② 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③ 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奋读书, ④ 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的语言平淡无味,总羡慕别人能引经据典,后悔平时不读书。如果用一句名言概括这样的感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多少人通过读一本书而使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D.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二、填空题
6.写出带有下列部件的字,再组词。
每 _____( ) _____( ) _____( )
甬 _____( ) _____( ) _____( )
7.看拼音,写词语。
bù chǐ huì rén dào yǐ
( ) ( ) ( )
三、语言表达
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续写比喻句。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_。
(2)老师常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来教育我们虚心好学,不要自以为是;常用《观书有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诉我们多读书积累,用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3)用一句话概括下列语段的意思。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1.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示儿》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_______最急。心既到矣,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①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②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甲]“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乙]“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会疑惑。”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要是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0.文中提到甲、乙两句孔子的话,其原文依次是( )。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②
11.文中提到的孔子的两句话,其关键词不包括( )。
A.学 B.习 C.思 D.用
12.下列说法中,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读得越多越好
B.书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用心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才会受益无穷
C.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D.作者的孩子一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做到了学以致用
13.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给孩子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巨变
几年没回老家了。去年暑假,妈妈提议:“咱们回趟老家吧!”我本想在暑假里和小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几天,这下又完了。老家是山区,什么也没有,吃不上好东西不算,连《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也看不上了,我很不高兴。可是不能违背妈妈的意愿,只好跟着爸爸、妈妈坐上了火车。
快下车了,我心里不免嘀咕起来:唉,又该爬山了,老家离县城还有几十里路,走到老家也该累死了!可没想到,这次舅舅是开着汽车来接我们的。上车后,我问舅舅:“这汽车是大队的吧?”“不,是咱家的。”舅舅一边开车一边对我说。“真的?咱家能买得起吗?”“怎么买不起?有了党的好政策,你姥姥这几年光养猪的收入就有几千元,加上你舅妈养的那些鸡呀、兔呀,再加上农业收入,这几年每年的总收入上万元哩!”“啊!姥姥家是万元户啦!”我心里高兴极了,农村人家现在有这么多收入,比我们城市可强多啦!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村边。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站在村头一望,真是万家灯火。我不禁问舅舅:“现在咱们村家家都用上了电灯了吗?”“嗯,村里建了小水电站,不仅点上了电灯,连碾米磨面都电气化了。”这可真是没想到的事。上次来,家家点的煤油灯,屋里暗得什么也看不清,进门不小心,我还摔了一跤呢!
进了村,舅舅领着我们朝姥姥家走去。走到门口,我借着灯光一看,记忆中的那两间小草屋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排整齐的大瓦房。舅舅看我脸上惊讶的神色,就说:“去年咱家盖了这十间大瓦房。小辉,你看这房子好不好?”“好,好,太好了!我们再也不用挤着睡在一起了!”我拍着手高兴地说。
走进屋子里,我一下子惊呆了。屋子里摆着崭新的家俱,正中央的桌子上放着一台十四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旁边还摆着一架双喇叭的收录机。我跑进左面的卧室一看,一台“航空牌”洗衣机正隆隆作响。“哎呀,真好!我家还没有洗衣机呢,这里却已经用上了!”我羡慕地赞叹着。
过了一会儿,姥姥和舅妈摆上了丰盛的饭菜,“呀,真香啊!”我连忙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瘦肉。记得上次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吃稀饭窝窝头。那时,我还小,不懂事,顺手把窝窝头扔了,姥姥很伤心,当时就哭了。为这,妈妈还打了我一顿呢!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真不敢相信,可这一切又是的的确确的事实。
开饭了( )全家围坐在一起( )爸爸端起酒杯说( )家乡有了这样大的变化( )可是件大喜事( )来为了全家的幸福( )日子一年比一年更好( )我们干了这杯酒吧( )我听了( )赶忙举起我面前那个盛满了桔子水的酒杯( )说( )我也干一杯( )
晚上,睡在床上,我高兴地搂着妈妈说:“妈妈,明年我们还回老家,行吗?”“行啊!”妈妈瞧着我笑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15.给本文第八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16.全文按照“路上——村边——大门口——进屋——吃饭——睡觉”这一思路,用“‖”把全文分成6段。
17.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__分段的。
18.本文通过作者一次回山区老家的经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____________
19.本文在写作方法上,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对比,__________对比的手法,把_______、_______词语渗透在各段之中,使文章的条理______主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意思是: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从不间断:一直没有中断。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断不能信:绝对不能相信。
2.C
【详解】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解释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自然也就到了。
C选项后半句不正确,说可能很快,就是还没到,或许不会到。
3.C
【详解】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只要有恒心就肯定没有不成功的事。
正确划分节奏: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4.A
【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是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在文中指苏轼年少时,不谙世事,一腔热情但少了些顾虑,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从“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副对联中可以体现这一点,会让人误解苏轼已经做到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显然年少的他还没做到这一点。况且,天下字人间书之多,是不能穷尽的,对待学识更应有谦逊的态度,所以,其父苏洵才会将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所以,放在①处最合适,放在其他地方都不能和前后内容连贯起来。
5.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言的理解能力。
A正确。“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B错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