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8课,属第五单元(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施得“仁政”的必要性。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言文教学所需课时为“1”课时。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走进文本,出示学习目标
1.导入
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处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
2.播放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孟子
◆出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思想,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准确理解字、词、句含义,掌握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词类活用
3.学习古人逐层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4.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获得怎样读懂古诗文的方法
2.探究、点拨,提高古诗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3.品味句子,体会课文包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时代意义;
3.让学生认识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1.学生分组讨论,作出回答。
2.学生听讲,思考,究竟是什么方法?
3.认真倾听、明确学习目标
1.以学生熟知的俗语导入,有效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2.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识名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朗读课文
1.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思想家,教育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2.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播放本课泛读带。多媒体展示一些字词读音。郭(guō)粟(sù) 亲戚(qīng qi)
2)复读课文,注意读出语句的停顿。
3)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赛读课文。(教师评点)
4.找一名普通话比较标准的学生朗读,其他人听读,了解记忆对孟子的简单介绍。
5.学生听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音和不会读的断句。
6.学生按要求齐读课文。
7.学生赛读。读得好的,加以鼓励。
3.让学生在读中涵咏。
4.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以录音、教师的范读替代学生的体验。
三、整体把握文意,译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能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对抗赛。
规则:本次比赛分两轮进行,两人(同桌)为一组,低分为100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5分,直到扣完为止。
1)第一轮:翻译全文(看谁又对又快)
两人分别翻译课文,相互质疑、解疑、扣分。
2)第二轮:文言知识大比拼。(多媒体展示)
①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③一词多义
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④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⑤翻译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教师点拨(多媒体展示)
8.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老师对自己的要求。
9.学生留心听规则。
10. 学生参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再加上平时知识的积累,翻译全文。
11. 两人独自完成文言知识练习。并相互对照看,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错误之处,评分。
12. 学生根据教师所点拨的内容,作出最后的判定,得出分数,并把错误的地方订正。
5.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
四、思读——合作探究,把握作者观点(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
1.设问导读,请学生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3)本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