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好中学生主要心理活动
李新歌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第二高级中学471421
师生交往始终伴随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热爱教育,讲课生动有趣,举例贴切,信息诱人,学生自然会迸发出对教师敬爱,对所教学科目产生兴趣。目前教学活动多为封闭式教育,学生充当知识受体,然而人面对环境的影响和知识的接受是主动的,而并非“燕子喂雏”那样,应做到教学想长,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注重课堂情感心理效应,同时还要注意偶像崇拜、逆反、求异心理。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体感染过程,它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总是与自己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世界观等心理因素联系起来,以整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然而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受体,而是以自己特有的兴趣需要、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心理因素来选择和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信息。知识的获得和品德的形成,无一不是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需要,以动机、能力、性格等个人心理体现为基础。同时学生群体心理可以对个体心理行为进行调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学生群体心理,不会把握群体心理便不能处理教学关系,不利于健康教学。教师只有认知和把握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才能协调各种关系,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偶像崇拜、逆反、求异心理。
偶像崇拜心理是学生成长中必然过渡性的心理现象,对学生人体形成,人生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崇拜偶像的外部特征是一种肤浅、直观、非理性的崇拜,不能对学生进行现实指导,有时甚至误导青少年的行为。如果崇拜偶像的内在品质,如人格魅力、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