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问句的三种形式。
2、积累名人名言。
3、能就自己读过的文章谈谈表达顺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5、能不拘形式地写出一次调查活动的经过或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
教学准备:
1、课件或小黑板。
2、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分组定好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路线、要做的事;组织学生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并把活动的收获记录下来。
3、收集关于汉字发明的资料、故事、传说等。
教学时数: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三个句子,自由读这三个句子,读后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4、指名说:我们应该怎样区分这三种句式?
5、小结:这三个句子相同之处都是问句,句末都有问号。不同之处是:第一句是疑问句,需要读者思考并回答;第二句是设问句,是作者自问自答,给读者造成悬念。第三句是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表达肯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强烈的感情。从这三个句子的比较中,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问句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导语: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说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鼓舞或教育其他人的话语,这就成为名言。以前,我们学过很多名人名言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位名人说的话。
2、自读名言。
3、分小组进行名人名言对接比赛。(一组说名人,一组接名言,或一组说前半部分,另一组接后半部分。)
4、分小组进行比赛。(师说名人,小组生说名言。)
5、指名讲其中一个名人的故事。
6、自创“我的座右铭”,自我激励。(写在一张漂亮的纸片上,粘贴在班里“学习栏”。)
三、互动平台
1、学生自读对话。
2、同桌对读,互谈收获,全班交流。
3、谈谈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到哪些表达顺序。
4、谈谈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有什么好处。
5、小结: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把握了表达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还要注意文章的表达顺序。文章的表达顺序虽然变化无穷,但只要认真阅读分析,同学们一定可以把握得非常好的。
四、综合实践
1、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汉字的美吗?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方方正正、横平竖直,这是汉字的形体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么美的汉字,人们是否规范使用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任务,调查规范用字的情况。
2、分组。学生自由组合,以5~8人为一组。
3、制订调查计划。
4、分组汇报活动计划。
5、分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规范用字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6、分组汇报调查情况。(汇报时,引导学生介绍清楚在什么地方发现了哪些错别字、滥造字、乱用成语等现象。)
7、师生共同讨论应该如何改正,并如何向主人建议修改,要求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