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旧版)-教学设计4:第5课 伤仲永.doc-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19阅读 | 0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旧版)-教学设计4:第5课 伤仲永.doc-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旧版)-教学设计4:第5课 伤仲永.doc-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旧版)-教学设计4:第5课 伤仲永.doc-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熬苦难 上传于:2024-06-28
伤仲永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借事说理,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作者作品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三、题解: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 5、环谒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泯然众人矣 3、稍稍宾客其父 7、贤于材人远矣 4、或以钱币乞之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五、文章分析: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六、质疑探究 1、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