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语文
一、活动主题
了解孟子。
二、活动背景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大家需要对孟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他的思想以及他提出这些思想的背景原因。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孟子,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有初步的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
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写一篇议论文。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孟子小档案
1.查找资料
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查找:
(1)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如“孟母三迁”,用心去做,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孟子》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尤其是宋代以后。《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
(3)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所谓“汉语儒家文化圈”的概况;
(4)孟府、孟庙的概况及祭祀孟子的相关资料;
(5)了解中华母亲节的相关情况。
2.共享资源
本次活动涉及的知识很广泛,自己不一定能搜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和同学们共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3.讨论
进行小组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孔孟思想的现实意义等话题展开讨论。积极发言,发言要围绕一个中心,让听众能听清楚并且可以明白自己表达的内容。
4.写下感想
面对“孟子”这道文化大餐,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想。把你的感想逐条列出来。选出其中的一条,把它写成一篇文章。文章中引用的孔孟的材料和观点必须是正确的,不能望文生义。
活动二 不朽的孟子
1.搜集资料
搜集《孟子》中出现的现在仍经常使用的词语和哲理警句,查阅工具书,并结合出处正确解释它们的含义。要正确书写原文。
2.编辑《孟子》的小词典和小语录
把词语和警句分开,分别变成一部小词典和一部小语录,要包含注音和释义。词语和警句应按首字的声母在英文字母中顺序进行排列,便于查找。编辑过程中要反复校对,避免错误。要发挥合作精神。
3.讨论
针对编成的小辞典和小语录,谈谈它们的不足。
● 活动指导
关于第一项活动:
(1)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每人负责做两三个问题,然后小组在一起讨论、完善,最后把成果提交到班里,班里举行一个汇报、交流会,看看哪个小组在哪个问题上做得最好。这样,个人主动性既得到发挥,合作与竞争的精神也有所体现,而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丰富的知识,为进入下一个活动打下了基础。
(2)要注意让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用自己的话就某个问题写一段文字。
关于第二项活动:
(1)由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尚低,加之对学生来说,《孟子》文字浩繁,教师可以先把《孟子》进行一番筛选,然后将适量的、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符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段提供给学生。
(2)学生可以仅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找出其中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也可以翻查成语词典或成语故事集之类的工具书,找出出自《孟子》的成语。然后,解释这些成语原意,再解释它们在今天的意义,由教师或语文水平较高的两位同学加以汇集、整理,每一条词语谁解释得最准确,要注上这位学生的名字。最后,将结果在班上展示出来。
(3)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有条件的也可以翻查《孟子》全文,再根据某些篇章或某些段落,从中提炼出一个小论题。论题角度不必太大,也不必太专业化,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孟子谈治理百姓、孟子对当时统治者的态度等等,均可作为论题。确定题目后,围绕着题目谈对孔子或孟子有关思想的理解及评价,以文字形式提交到小组里讨论,然后小组里推举出代表参加班里的汇报、交流活动。
● 相关链接
孟子哲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