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案.doc

195阅读 | 8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案.doc第1页
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案.doc第2页
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案.doc第3页
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案.doc第4页
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案.doc第5页
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案.doc第6页
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案.doc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那一树的嫣红 上传于:2024-05-27
六年级科学下册《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类和回收利用》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2004年5月第1版)《环境和我们》单元中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的核心理念是:“人类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类的活动与环境有密切关系”。本课是在学生对垃圾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发现 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为后面《污水和污水处理》、《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使《课标》中关于环境教育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与老师、与同学很好地沟通交流,开展互动。课前指名让三四名学生上网查阅“有毒垃圾”的信息,要求其他同学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课本搜集整理“有毒垃圾”的信息,既发挥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课本的优势,又弥补了这部分同学无法上网的不足。 设计理念: 1、基于学生的经验进行教学。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垃圾的处理进行过一些原始的探究,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思考,使他们对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更深入了解。 2、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引导学利用社会调查、查阅书籍、借助网络媒体等多方位的学习,并将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中,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数量,而且能够节约大量自然资源。 2、认识对垃圾分类、分装有利于垃圾回收利用。 3、了解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有用的肥料。 (二)过程与方法 1、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认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分类方法。 2、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和共同探究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理解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 教学难点: 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垃圾利用的知识,认识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数量,而且能够节约大量自然资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学习单。(P76、P77页表格) 2、多媒体课件 3、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调查附近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者,也可以上网查资料或利用学校图书馆、图书角、课处书等渠道,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教师和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布置学生上网查询有关有毒垃圾的信息,或利用学校图书馆,图书角,课外书等渠道获得毒垃圾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变废为宝的图片)同学们,瞧!漂亮吗?它们是什么做成的?(学生发言后,得出:是的,它们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师:想不到小小创意,马上就能点石成金,变废为宝,不仅为生活增添情趣,还能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并且节省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课件再出示:一些“堆积如山”的垃圾画面) 师:现在呢?你有什么感觉?(生回答)切实,有许多物品,由于缺少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它们废弃,难道这部分垃圾就真的没用了吗?(可能有学生会想到:可以回收利用) 师:很好!那么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么回收利用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皇家探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分类和回收利用)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为探究新知做铺垫,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发现 1.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1)汇报课前调查情况。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课件出示:课前调查的问题)谁来说一说,废品收购站回收些什么? (指名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塑料、玻璃、金属、纸张) 师追问:你是怎么调查的? 生1:上网查询, 师:有谁也是上网查找的(学生举手示意)问其他人:你们又是用什么方法调查的? 师2:询问他人。 师小结:上网查询、询问他人还有查阅资料,这些都是很好的调查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调查结果,如果做到认真地倾听他人回答,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互交流能力,又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和好处。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可回收的材料有很多,比如:塑料、玻璃、金属和纸张,有谁知道这些材料回收后用来干什么?与同伴说一说。 师:谁愿意先来分享你的想法?(指名汇报,教师利用课件进行补充) 师:看来,对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但能够减少垃圾数量,而且能够节约大量自然资源,真是百利而无一害呀。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垃圾也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呢?(学生发言,集体发馈) (课件出示:塑料瓶上的可回收标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名学生介绍)这是塑料的可回收标志,各种不同的可回收材料,它们都有不同的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其它材料的可回收标志)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数量,而且能够节约大量自然资源。)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 师: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前后桌互相讨论并完成学习单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学习单1。)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师:还有哪个小组要补充?(结合学习的发言,完善学习单)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了哪些材料属可回收垃圾,真是不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和共同探究的精神,促使学生重新认识家庭垃圾,重新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合理分类,正确分装 (1)提出问题。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产生的垃圾是怎样装袋的? 生:一般是把所有的东西放在垃圾袋里,一起扔掉。 师:这种方式叫做混装,这样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吗?(不利于)那怎么办? 生:把垃圾分类。 师:对了,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通过平时丢弃垃圾的习惯来体会垃圾分类和分装的必要性。) (2)小组讨论。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大组为单位,把带来的垃圾分分类。 (学生以大组分类)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学生代表汇报) 预设1: 师:他们小组把塑料瓶分一类,废纸分一类,其它小组有不同的看法吗? 师:好,你来说一说。 生:塑料、废纸,等都是可回收的,所以我们小组把它们分成一类。 师:那这一类,你们以什么来命名呢?(可回收垃圾)(师板书:可回收垃圾) 预设2: 师:你们说塑料可以回收吗?废纸呢?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同一类)对了,我们就把这一类叫做(可回收垃圾)(师板书:可回收垃圾) 师:(师拿出几种不可回收垃圾,比如:砖头、电池、碗的碎片等)这几种垃圾可以回收吗?(不可以)那这些叫做(不可回收垃圾)(板书:不可回收垃圾) 师:(出示厨余垃圾的图片)同学们,像这些垃圾又叫做什么垃圾呢?(厨余垃圾)(师板书:厨余垃圾) 师小结:从有利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角度考虑,垃圾一般分为三类,即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 (3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