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无话不谈 上传于:2024-07-05
浅 谈 苏 州 园 林 的 艺 术 学院:生物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园林201102班 姓名:秦银进 日期:2012/6/15 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 苏州古代园林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苏州现代园林 在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之中,苏州的园林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虽然有时候很多人觉得与古代的精致和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在布局方面上的巧妙和摆设方面的巧夺天工都如班门弄斧,但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之中,苏州现代的园林也有其独特的可取之处。由于苏州现代园林没有古代苏州园林那么的著名,所以很难找到有关于苏州现代园林的论述。因此就有鄙人通过对苏州现代园林的一些图片和资料来发表一下简陋卑劣的感言。 由于科技的发展,中国苏州现代的风格也会和古代的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现代的材料中,都是以简洁,明了,干净为主。不像古代苏州园林那样丰满,但是却给人一种清爽的味道。不论是在布局,还是在建设,都洋溢着现代建造技术的高度发达和材料的先进。里面所摆放的古代书画,也让现代环境中有文化的色彩。 人类文明起源于自然,园林是人造自然,即是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从几千年前作为 盛世园林的唐宋和康雍乾,到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经济发展了,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建设的繁荣,园林设计的意义使得园林设计本身在新时代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对祖国的园林艺术了解多少,我们对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又有几分认知?为此我们小组针对苏州园林艺术的特点和艺术特色,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底蕴展开了探究。借此,加深我们对园林艺术的了解。 苏州园林的造型艺术 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无论规模大小,都以建筑、山石、水和植物为四大物质构成要素。其中,园林建筑大都开敞疏通,善于利用空廊、洞门、空窗及屏风等。此处我们以廊、桥、楼、假山、池水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 (一).廊 的造型艺术 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形式:以曲廊为例: 曲廊在苏州园林中是很常见的,曲廊最大的妙用在与它可以增加历经的时间,同时可以通过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园林,改变空间视觉形态,扩大空间感受。一方面可以从局部的小空间观整体的大空间,另一方面,曲折增加了观赏面,给予了有人更多视觉落点和想象的空间。 造型:以复廊为例: 复廊,两廊并为一体,一侧临水,可欣赏园外的风光,另一侧在园中依假山环绕,连接起了整个园林,复廊以花墙为间隔,景色互为渗透,漏窗点缀其中,整个形态随着地势而起伏绵延,是中国园林长廊的经典之作。 人走在复廊中颇有移步异景之感。人在园内走,能够尽享园内的古朴之美,人在院外走,又能观看到园内幽静的院落。复廊之所以优美不仅在于其独特的风格,更在于花窗的结合。各式各样的花窗,或简单或复杂,或直或曲,都无一不与幽长的复廊相互辉映。 “平面曲折,高低错落”,这是中国园林建筑布局的艺术手法之一,苏州园林更是讲究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步移景异。而中国的建筑一般呈方形、圆形,要有丰富的转折与错落谈何容易。但廊,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廊可长、可短、可上、可下、可折、可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桥 的造型艺术 园林中建桥,始于唐代,它不单纯是为了走人行,而且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或为楼台亭阁的陪衬,或为水面的点缀,烘托倒影,增添无限佳趣。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诗:“波光柳色碧溟漾,曲渚斜桥画舸通"。就是它的写照。 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别是园林中的桥更富有令人回味的艺术性,对人极具有吸引力,引人流连。因此,园林中建桥处往往会因桥而形成一道优美引人的景观。园林中桥的造型各异,有拱桥、平桥、曲桥等等。下举两种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桥。 拱桥 拱桥桥身隆起,宛如驼峰,桥洞高敞,悉可借景。如狮子林问梅阁的山崖下,有一座青石单孔拱桥,形态端庄,桥洞柔和,颇为美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东侧,有一别致的单拱石桥,名“引静",桥长仅二米,三步便能跨过,却造得娇小玲珑。桥下削壁深涧,葛罗悬垂,确为精致的园中小景。 廊桥 廊桥是一种带有廊顶的桥。早期时的桥大都为木桥,但木桥不耐长久的风吹雨打,人们便想办法在桥上加盖了顶盖,形成了桥屋,以保护木制的桥体,这种带有屋顶的桥被称为廊桥。廊桥运用于园林更有意义,,它除了保护下部桥体不受风雨侵蚀的功能之外,还能让游园的人在雨天游园时不受风吹、雨淋和日晒。而在雨中欣赏园景也颇具韵味。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所以,桥是园林建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平静清幽的水面上,用贴近水面的曲桥或平桥,给人有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人行其上,恍同凌波微步。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三).楼 的造型艺术 INCLUDEPICTURE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0710/2007101617057337.jpg" \* MERGEFORMATINET    楼,在古时指重叠起来的房屋。《说文》云:“重屋曰楼"。   山外青山楼外楼。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楼通常二层,多设在山水之间,上层高度为下层的十分之七左右,体量往往比厅堂为小,大小根据需要和所处的环境而定。楼的位置多座落在园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间,造型富有变化,楼在园林中作为重要对景的话,其所处的位置应明显突出,若作为配景的话,则位于隐辟处居多,若临水建楼,体量应和水面相称。此外为了使楼的形体和池面相调和,上层较下层略为收进,其间施以水平砖制挂落板,下层多用白粉墙,上层为木结构,或一部分用木结构,务使外观轻快活泼。   江南被誉为水乡,因此江南的园林大多临水而建,因此古代的设计师们便利用了这天然的优势,将楼景和水景结合在一起。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从苏中园林中各色楼之中,我们不难发现,见其名便可知其景。如:拙政园的见山楼,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在此办公,该楼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重檐歇山卷棚屋顶,楼上三问带回廊,前后落地长窗,左右两侧开月洞门,回廊檐一枋间均配吴王靠,饰以挂落,该楼虽直出水面,但底脚处作多道横向分割,从而使楼身高而不瘦,耸而平稳,与对岸的雪香云蔚亭、倚玉轩,香洲隔池相望,登楼远眺,廓城青山,隐影可见。灵岩、天平诸峰,列障如屏,故名见山楼。而例外者,大都有典故可考。   狮子林暗香疏影楼   暗香疏影楼位于原子中心水池的西北部,他也是一座二层楼房。楼前叠有山石、植有梅花,又有赤水相映,所以取宋代诗人林和靖的诗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的前两字为名,以突出景观的特点。楼梯的东面四间房子,硬山式样,西面一间,歇山卷棚半顶式样,富有变化又巧妙结合,浑然一体。 由此看来,苏州园林艺术完美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润如意”,与自然、诗词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四).假山 的造型艺术 假山与建筑的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特色之一。在苏州园林中用假山来陪衬建筑,丰富建筑立面,渲染和增加自然的气氛。 亭台楼阁本是社会中人文景象,而崇山峻岭也是大自然中的壮景,园林艺术中将以“假”山衬“真”楼,以“假山”映“池水”,更是彰显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彰显自然野趣。假山层层堆叠力求使游览者觉得身在山间。 下面以苏州园林中狮子林为例: 狮子林是苏州园林中假山最具特色的一园,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人道我在城市里,我道却在万山中”这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堆山是林中一个主要的表现手法。堆山无论是用土还是用石,都力求达到一种自然的效果。假山的主从、高低、大小都依园而定,使得近看有“韵”,远看有“势”,营造一种咫尺山林的氛围,仿佛身临山清水秀的田园中。在造景方面,假山很好地与池水融合在一起,加之与亭台楼阁交响辉映,使整个空间更具层次感。家假山设计是一种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在园林造景中具有重要地位。 (五).池水 的造型艺术 苏州园林中的水是体现自然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苏州没有一座园林是缺了水的.它既是水乡特征的体现,又起着协调和陪衬景观的作用。有些楼阁四周环水,加之与假山辉映颇有一种“楼阁睡在水上,水便是楼阁的床”的美感。水具有膨胀感,可以扩大只有咫尺之地的狭窄空间,拓宽人的视野;水具有流动性,通过波纹连绵的水面,来延伸视野,使整个画面具有整体性。此外,水多种多样的形式更能吸引人的注意,营造优美的意境。 下面以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为例: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中的亭台轩榭大多临水而建,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同时也是建造者因地制宜的体现,至今人具有“池广林茂”的特点。同时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水有倒影,可造成双重景观,又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整个拙政园仿佛浮在水面一般,宛如仙境一般。总的来说池水的作用在于它使静止的园林风光富有动感,同时又因其自身的对景物的映衬,使园林空间更宽广。 二、苏州园林的艺术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园林不仅是苏州的名片,而且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对于在苏州学习和生活的我们而言,了解苏州园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基础思想——二分合一 苏州园林本来就将“城市”与“山林”合为一体,闹中取静,这也是古代文人以“出儒入道”来协调社会化与个性化冲突的处世方式的体现。白居易诗“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即表达此意。又如苏州园林的“石”文化,如云岗,在“凝重沉静中含蒸腾放逸之姿”,融会轻重,糅合动静。    而在理论上来说,江南园林的山水创作理论源自于文人山水画,而文人山水画又和山水诗一脉相承。因此,天人合一、二分合一的思想要求园林设计中既要不失创造性想象,又要淡化人工穿凿痕迹。比如拙政园中,仿画舫建筑香洲有其质而不肖其形,波形水廊成稳而不失变化,这些都是这一设计思想的典型例证。 (二).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 耦园的设计相辅相成,相对相望,处处让人联想到出沈秉成严永华伉俪枕波双隐的佳话;艺圃主人以心志高洁著称。苏州园林中文化意义最绝的当属狮子林,其隐晦深奥亦非常人能识。狮子林的迷宫假山非仅仅是嶙峋杂乱的怪石,而是在上中下三层结构中暗示了禅定的作用。 (三).苏州园林的三种特性   (1)整体性。苏州的园林一般占地小,所以特别注重空间序列安排,充分利用空间虚实转化,创造忽明忽暗、忽高忽低、忽幽忽敞的对比,使游人在行进中不断感受现实与虚幻的交替,伴随着身体力行,从可望不可及到升堂入室,一步步引导而进入物我相融,游心太玄的两忘境界。如拙政园远香堂在园内中心位置,为四面枯式建筑,从四周长窗可看出堂北月台临池、堂南假山花木、堂东绣绮亭、堂西倚玉轩及曲折的回廊。   (2)抽象性。苏州园林强调介于现实和理想、局部与整体的一种转换过程,往往采用抽象的手法,即在写意和模仿自然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平衡。并不强求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自然景物中最能引导思想情感的要素提取出来,经过抽象以象征性的题材和洗练的手法反映俯仰自得,有限中见无限的意境。使观赏的人既感到自然,又发人深思。如远香堂“远香”一词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之句,喻君子之志,如莲出淤泥而不染。 (3)运动性。所谓“生死不已,行健不息”,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园林中意境的产生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运动过程。具体说来,园林中的动就是强调游园行进中步移景异,对同一景物,在运动中也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景象,从而达到有限中获得无限的境界。如耦园吾爱亭,位于东南假山上,亭旁假山由黄石构成,小桥横池而建,曲曲弯弯,可达“步移景异”的功效。 (四).苏州园林与庄子退隐思想   园林不同于纯自然,也不是完全的人工技艺,它是技术与自然的结合体。它以自然为中介,使人在自然中领悟宇宙、历史、人生,达到与道的和谐统一的意境。造园者对自然的做法是模仿而不是写实,即崇尚自然状态但又不愿真正离开社会放弃一切走进山林最终隐逸。结果是模仿自然,山水花木和谐地相处在一起,诱发人的意境美感。 苏州园林追求的首先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的意境,其次,才是花木竹石本身形式。它把那些最能引起思想情感活动的自然因素摄取到园林中来,以心造境,赋予这些自然元素象征意义,最后反映高尚、深邃的境,使观赏者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这种观感恰恰也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代表的造园者追求的目的。他们把园林看作人生、仕途的一个精神驿站,仕途未顺,就退归于园林,作“退思”之方便;一旦东山再起,即走出园林登上庙堂。可谓出入自由,进退自如。隐世又不离于世,在现实中开辟出一块理想的乐园,使那些不能在现实中实现的理想、人格与抱负最终不必远游彼岸,而在这片心造之境中落地生根,达到心灵的“至乐”。庄子的隐逸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五).苏州园林与古代文学交互交融 苏州园林有人称为文人园,有传统文化修养的、读过些古诗古文的人游起园来会更有兴致。 用亭、台、楼、阁组成美好的景色,这些造园者们的匠心能否被观赏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题名,匾额、楹联就是与观赏者相通的语言,用这些文字在引导观者的领悟,思考,联想。如取园名——拙政园,这是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鳝,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浇水种菜这样以求早晚有饭菜吃,这就是我们这些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其隐晦地说:从政者是拙笨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