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doc

193阅读 | 9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doc第1页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doc第2页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doc第3页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doc第4页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doc第5页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doc第6页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doc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乍暖还寒 上传于:2024-05-31
《谁轻谁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谁轻谁重》。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式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理论依据将贯穿于以上流程中。 1、说教材 《谁轻谁重》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二课。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物体的一些重要性质从而进行测量、分类与描述,这些性质包括轻重、形状、流动性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本单元的重点,直接指向希望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整套教科书中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课中,学生将会逐步认识物体的轻重和形状。 教科书共3页(5,6,7三页),分为4个部分。 (l)聚焦 教科书直接提出了本节课重点研究的物体特征——轻重。通过“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呢? ”来引发学生思考本课的探究主题,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的方法的原有认识,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 (2)探索   这部分内容是一个比较活动,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种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5个物体: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 (3)研讨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指向对三次排序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三种方法的优劣。第一种方法是根据经验预测。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要两两比较。 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下回形针的个数。 (4)拓展 教科书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组物体,问题指向核心概念“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隐含指向“不同材料的物体密度不一样”。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只要根据之前的探究结果,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就可以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筷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2、说学情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第1课的观察活动中,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不同,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种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针对一年级学生,教科书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完成对5种物体的轻重排序。教科书用图片的方式提示了用回形针(标准物)称量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5种物体。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其他的测量方法。 3、说教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单纯地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不久,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辨性较差,而对探索性实验涉及较少,数据比较能力欠佳,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分小组实验法、合作探究法的方法,通过演示观察、预测讲解,比较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索。 4、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不同的物体轻重不同,物体的轻重是可以测量的。 知道可以通过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称量比预测和掂量能更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知道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轻重可能不同。 2.科学探究目标 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会用一定的方式记录不同物体的轻重。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预测、掂量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物体轻重的欲望,并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5、说教学流程 一、聚焦 1.出示上节课制作的表格,对于这些物体,我们如何知道它们的轻重呢? 板书:轻重 2.学生说一说如何知道轻重,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 3.那么今天我们一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