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专项突破之“景物描写”
话题讲解: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归纳起来,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即:①定位,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定情,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加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融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突出文章的主旨;⑤写法,为后文做铺垫,前后照应、对比、衬托等等。
对景物描写分析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命题人一般会从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设题,其中“作用”题出现的几率居多。
教学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序地观察景物。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4.赏析写景文章,关注大自然,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融情于景,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方法:
点拨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曾评价王维:“味魔诘之诗,诗中有画;观魔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无论是从边塞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山村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做到了“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是王维全部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我们通过想象和联想,能够在脑海里唤起清晰的形象画面。诗人王维及数位古诗人是如何运用各种手法,描绘景物,让我们通过朗读就能做到声临其境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研究
1.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如:写山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学校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重要责任。
形状: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色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声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并由以上诗句,我们可知诗人选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拓展到其他作品中: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拟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比喻: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朱自清《春》
2.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也可以描述人的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视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听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嗅觉: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触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描写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也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望)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俯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仰视)
静态、动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感情。
三、深入研究
【二类文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一:搬到新学校后,路更远了一些,上学路上要经过路过两个小果园,梨花白桃花红,清晨的阳光照在她们薄如纸片的花瓣上,让白梨花更白,红桃花愈红。晨光也照在我单薄的身体上,在地上拖出长长的影子上,更显瘦弱。——《寂然生长》
讲解:景物描写中的一枝一叶,都是作者主观心情的映射,此段心情暗淡,见乐景也生哀情。
景物描写二:突然,一抹红色闯入眼睛,定神细看,竟有一朵小花盛开!不是将开未开,不是悄悄试探,是天真烂漫,是不管不顾,是耀眼的、夺目的红!谁说酢浆草花开三季,我亲眼见证,一朵小花,执拗地在寒冬清冽的早晨盛开。——《凌寒独自开》
讲解:一朵小花在冬日清晨摇曳,此段感动有余而描写不足。
景物描写三:“蹭蹭蹭”,三五下,我就坐在老槐树的枝桠间。槐花儿一串一串你拥我挤,每个花都顶着绿中泛粉的小帽子。上面的已绽开了花朵,朵朵白花,似打水漂时冒出的水花儿;下面的还是花骨朵儿,娇滴滴的,像水边戏水的女孩儿翘起的小脚。——《一株老槐树》
讲解:此段描写聚焦视觉,文笔细腻唯美,如果综合多种感官来写,会更立体鲜活。
【一类文景物描写】
升格景物描写一:搬到新学校后,路更远了一些,上学路上要经过路过两个小果园,梨花白桃花红,她们纷纷越过栅栏伸出枝条,清晨的阳光在一朵朵花瓣上跳跃,就像一个俏丽的女孩探出头冲你笑,你装作看不见,脸上却不由得开出了花,下次再经过,远远的,你就先冲她笑了。——《寂然生长》
讲解:同样的景物,因心情的愉悦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