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2: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docx-第六单元-学案.docx

304阅读 | 13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2: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docx-第六单元-学案.docx第1页
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2: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docx-第六单元-学案.docx第2页
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2: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docx-第六单元-学案.docx第3页
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2: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docx-第六单元-学案.docx第4页
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2: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docx-第六单元-学案.docx第5页
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2: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docx-第六单元-学案.docx第6页
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2: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docx-第六单元-学案.docx第7页
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2: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docx-第六单元-学案.docx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众生皆苦唯你是甜 上传于:2024-06-27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核心素养一课两练 Ⅰ 语言素养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      )。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____________,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____________,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____________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____________,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B.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C.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人类的渺小和宇宙之大 D.如果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答案 A 解析 本题要求补写的是第二段的句子,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首先根据本句前面的句子“这也许怪不得他”,说明所填句子应是不怪他的原因,可排除B、D两项。再根据前文“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还有后面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可见这句话应有假设之意,可排除C项。再看A项,“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补在此处恰当。故选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推而广之  以身作则  煞有介事  锦上添花 B.推己及人 身体力行 盛气凌人 繁花似锦 C.推而广之 身体力行 煞有介事 繁花似锦 D.推己及人 以身作则 盛气凌人 锦上添花 答案 C 解析 (1)推而广之: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他。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也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根据语境是爱护植物进而会爱惜动物,所以填“推而广之”。(2)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此处是说“每一个人”,文后有“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所以填“身体力行”。(3)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此处是说故作姿态,应填“煞有介事”。(4)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繁花似锦:各种各样的鲜花盛开,像锦绣一样绚丽多彩。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根据语境“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应填“繁花似锦”。故选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养不但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B.不是教养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 C.不是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D.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答案 D 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是”使用错误,根据语意,这个句子应是并列关系,故根据前面的关联词“不是”,应改为“而是”;二是语序不当,“不是……而是……”这种复句,它前一句否定一种意思,后一句肯定另一种意思,故应把关联词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即“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这样就排除了A、B、C三项。故选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阅读经典,应当注意细心领略和体会作品的艺术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可以格外注意其叙事的角度与方式,注意语言的节奏、语气、修辞,乃至句式等等。 ①有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不无道理 ②包括题材、结构、风俗描写、人物塑造等等 ③也可以从语言艺术入手 ④风格形成的条件比较复杂 ⑤我们欣赏与把握大师经典的风格 ⑥但多种因素中有一种特别重要,那就是语言 A.④⑥①⑤②③ B.④②⑥①⑤③ C.⑤②③④⑥① D.⑤③②④①⑥ 答案 B 解析 题中,横线上文讲到“风格”,比较四个选项,虽然④和⑤都提到“风格”,但④比⑤更适合连接上文,因为④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而且⑤中的“大师”在上文中没有提到。于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②更利于说明④中的“复杂”一词。 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 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 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解析 文段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太多的古籍需要修复,二是从事古籍修复的人才不足。古籍、修复、人才、不足,这四个词基本能反映本段的主要内容。 6.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及其内容特点,用举例的方法再写两个语句。 进入中学后,我瞄上了“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它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得到了无穷的美的享受:我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时而在烟波浩渺的梁山泊上徜徉 时而在寂静无声的顿河岸边漫步 (示例二)时而在凄风苦雨的潇湘馆里徘徊 时而在耸入云霄的大钟楼里远眺 7.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作修改。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5月18日在新校区图书馆403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黄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黄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科教处 2019年5月11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牵涉”改为“包括”。②“应邀”改为“邀请”。③删掉“抛砖引玉”和它后面的逗号。④“拜托”改为“希望”。⑤“莅临”改为“到达”。 8.下面是某学校图书馆的借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INCLUDEPICTURE "\\\\0吕芳\\e\\吕芳\\2019\\同步\\第三批\\语文\\新教材 必修1\\03\\A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9\\同步\\第三批\\语文\\新教材 必修1\\10\\A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9\\同步\\第三批\\语文\\新教材 必修1\\最新\\13\\A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张潇\\2019\\同步\\看幻灯片\\语文 必修上册(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我的资源\\高中\\图书配套传备课\\步步高\\19-20版新教材\\必修上册\\课时作业\\A14.TIF" \* MERGEFORMATINET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阅者凭借阅证进入书库,选择书籍,取出书籍。如果决定不借书,将书放回原处。决定借阅,到工作人员处刷卡,扫描书籍条形码后携书离开。 Ⅱ 思维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重构阅读信仰 刘伟见 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这是一个为阅读准备了各种条件的时代,却也是遭遇阅读不断下降的时代。我们不能说图书像商品一样出现了通胀,因为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与对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商品有供大于求的时候,思想的探索则没有止境。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于是在各种载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格外需要阅读者作为主体的觉醒和信仰的重构。 阅读信仰的重构是指我们面对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时要有自己的主体性觉醒与抉择。这种主体性觉醒实际上是一种阅读者的个体价值主张。为什么读书的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读书了,或者是我们对于阅读本身需要的基本要素缺乏认知。 首先要走出开卷有益的认识误区,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那些内容拼凑的图书正在摧毁我们对于书籍的敬畏。安德烈·希夫林认为,20世纪上半叶,出版人坚信让读者接触到真正的好书是出版的使命,20世纪下半叶,出版业正在盈利的驱使下沦为第二个娱乐业。图书的特殊属性不像一首歌一听即觉出喜不喜欢,也不像一部电影看下来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借助于畅销榜单买书是有风险的,因为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买书相信名家或书评已经不足据,更需要自己对图书在购买之前作必要的阅读与鉴别。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是对生命的浪费。 其次是在多元选择中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阅读取向也应当如此。网络阅读背负了不应有的“浅阅读”的诟病。我们知道,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的选择最终还在于读者本人。对一个有阅读主体性的人来说,网络是新闻阅读的最佳选择,电子书是旅游阅读时最佳的携带,图书在家里或图书馆里仍然是一种享受,书中泛黄的纸有一种淡淡的香。所以,何必去夸大技术的危害呢?恰恰,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所以,阅读主体应当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就像在网络上不适宜读长篇巨著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可以借助电子书检阅文献时非得一部一部找。简而言之,让阅读工具或载体服务于你而不是牵着你的鼻子走。据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将用卫星发行数字正版图书,这将使我们的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可见,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 阅读信仰的重构更在于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阅读是人类独自用心灵觉照世界的方式,只有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确立自己的阅读价值,才能真正发现阅读之妙。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从这一点来说,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所以,构造自己的阅读信仰,必须自己问自己,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有无相关。那种以为随大流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只有阅读与身心结合,阅读才算有了信仰。 1.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不断下降”的情形的一项是(  ) A.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 B.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 C.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丧失。 D.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 答案 D 解析 原文说“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 2.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容易使读者迷失主体意识。 B.商品可以随意组合,思想无法凑泊成书。 C.买书不应该仅凭畅销榜单作决定,也不应该依赖名家或书评。 D.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是“浅阅读”,适合于阅读新闻。 答案 C 解析 A项曲解了“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B项曲解了“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D项曲解了“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