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docx

265阅读 | 12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docx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docx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docx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忘不了 上传于:2024-06-18
由 “形” 入 “情”,因 “情” 寻 “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三天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说。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四十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 同时,学生对悼词这种文体接触较少,平时对所读文本的结构脉络梳理不够到位,赏析文本中重点句段的能力有所欠缺。另外,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基于以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侧重于结合所学文本以及悼词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理清文本层次以及每一层次内容,通过这一步骤让学生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并学习梳理文章脉络、划分文本层次的依据;通过阅读和赏析来体会语言魅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的真挚情感,并学习赏析句段内涵的一些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