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65阅读 | 3收藏 | 10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1页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2页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3页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4页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5页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6页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7页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8页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9页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10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0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跟从孤独 上传于:2024-04-10
兰州市2010—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论文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兰州市八十四中学 马俊 一、内容提要: 1.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地图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在课程资源的百花园中,历史地图册以其方便、快捷、简朴、大方、实用而被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所认可和肯定。尤其在一些较偏僻的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资源的地区,它则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实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成为历史教师最常用和实用的教学好帮手。 2.做为一种特殊教材,历史地图册服从并服务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它以空间形式为主,主要反映人类的历史活动及其相关地理环境。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疆域的变化、民族的分布、战争的进程、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都可以通过地图语言简明而准确地表示出来。 可通过历史图册配合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这对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和理解历史知识、现象、文化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生活空间的基本工具。 下面我以北师大版教材在各年级不同学生特点下运用地图册教学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历史地图册对提高历史教学所起的作用。 二、初中地图册应用研究案例 七年级历史地图册的运用: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历史这门新学科,所以好奇心强是他们的特点,那么在教学工作中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七年级历史教学中应该把握的主要方向,地图册的合理应用就能解决这一问题。这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摆脱小学生爱看图画的那种习惯,所以对图画的东西比文字的东西更感兴趣。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合理恰当运用地图册。 片断一:在讲述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打开图册第6页观察《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然后就观察结果以谈话方式进行交流。 打开地图册,给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华大地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很广,一眼就会看出我们课本上要学的元谋人、北京人等人类遗址,当然我们已经了解这些知识了,所以看起来很直观,那么学生到底怎么样呢?这就得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合理利用地图册了。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利用地图册的: 老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我国远古人类很多,最主要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生: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在黄河流域、元谋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生:元谋人是我国最早的人类,发现在今天的云南元谋县。 生:我国远古人类比较多、分布广,从北到南都有,它们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生: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为什么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大多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学生们沉思了一会,马上就有同学举手了。 生:这里水源充足。 生:水可以浇灌田地,发展生产。 生:有水的地方植物生长较好,可以为早期人类提供大量维持生命的食物。如:野菜、野果子等。 生:有水的地方环境好,生存方便……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彩,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没有凿渠引水的技术,只有借助自然条件进行生存,水是万物生长所必需的,所以人们大多居住在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又能折射出什么问题呢?请大家再想一想。 生:人在自然界面前没有办法,只能依赖自然界的给予生存。 生:说明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比较弱,只能借助自然的力量生活。 趁热打铁我紧接着让同学们把地图册翻到第5 页,观看《亚非文明的初现》图,让学生们在图上找到亚非文明的初现地,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生:人类早期文明区所在地都有河流流经。 生:它们都在北半球。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是大江大河孕育了早期人类的文明。 生: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说的非常好。此外,四个亚非文明区大都在北纬30~40之间,这里属于北温带,气候适宜,降水充沛,适合人类居住。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借助历史地图,在学生读图识图的基础上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既帮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探究拓展、深化了教学内容,又加强了学科间的知识交融渗透,使学生得到了综合知识的陶冶,有利于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形成。 案例二:在讲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时,课文中有一个框题:比一比: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我出示了一组打制与磨制石器的教学挂图,请学生观察后及时加以点拨:首先让学生们从外观上去观察发现。学生们异常活跃,很快答案便从他们的小嘴中蹦了出来 。接着我又请同学们猜想两组石器的用途、种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哪一组石器更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为什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很快同学们便将问题迎刃而解。接着我又让学生参看课本第9页半坡出土的《鱼纹彩陶盆》图和第19页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图,让学生从彩陶盆的里外并借助不同的视点观察后提问:这两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东西? 生纷纷猜测道:盆子、盘子、碗、碟子 问:它上面有什么? 生猜测道:鱼、鱼网、线条、鸟、人头 问:这反映了古人怎样的生活? 生猜测道:打鱼为生、用符号记事。 问:盆子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底黑边,是彩陶。 问:这说明了什么? 生:半坡人有了一定的审美观。 生:半坡人掌握了烧制彩陶的技术。 问:当时人们用这些陶器做什么? 生:盛粮食、祭祀、煮东西、做灶具 生:打水、盛水、储藏食物 问:陶器可以打水、盛水,这在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在学生疑惑猜测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打开图册第8页参看汲水用的彩陶瓶和课本第8页的《半坡聚落房屋复原图》,学生似有所悟。 其中一生说:人们不必住在河水边,远离河流也能生活。 另一生:人们可以找一个安全的、相对稳定的居所过定居生活。我点了点头肯定了两位同学的思维并大加赞赏,没想到同学的思维竟然这样丰富和开阔。………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将历史填充图册打到第5页看习题2比一比《半坡聚落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聚落房屋想像图》并思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学生经过分组讨论、交流在我的指点下从气候、降水等自然环境方面找到了答案。在学生们的答语中明显地看出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同学们虽然语言略显稚嫩但已注意到了我国南北方的环境不同及东西部的差异。通过学生们对两地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方式的介绍,可以看出他们已能将区域的人文特征和自然条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片断三:在讲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时当讲到黄帝和炎帝时,结合学生们搜集的资料和传说故事,我请学生对照黄帝像和炎帝像问:黄帝和炎帝几乎生活在同一时期,为什么他们的穿着装束却很不一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学生众说纷纭、想象万千。 由片断二和片断三可以看出图片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认识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这两个案例中,学生表现出了无群的想象力。我则在教学中依据几幅图片,通过设置一些互为联系的小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通过学生的猜测,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思维迁移的能力,驱使学生思维经常处在一种兴奋活跃的状态中,学得主动,学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