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2.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3.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中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4.掌握墨色的浓淡、笔墨水分的控制,能用宣纸画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学习者特征: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中国画,但对山水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2.学生对国画的学习有着浓烈的兴趣;
3.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4.学生具备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5.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观察、探讨,并能总结汇报学到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非常非常的美丽。例如:桂林那一带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水,静、清、绿,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的仿佛就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同学们,那里的水是不是就是绿色的呀?(随音乐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
生:不是。
师:原来呀,是植物的影子映在了水里。美不美呀?
生:美!
师:那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到过哪些地方?欣赏过什么美景呀?
生:老师,我去过东北的小兴安岭。那里山势和缓绵延起伏,逶迤千里;山下便是美丽的汤旺河,碧波荡漾,流光溢彩。
三、欣赏自然山水图片,感受近、中、远景的特点。
过渡语:真是太美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水画。(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请按由近到远的循序,再一次来领略一下祖国的山山水水。(随乐曲自动播放山水图片。各图片间隔30秒。)
(画面定格在本组图片的最后一张)
师:同学们,按照由近到远的循序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
生:竹筏、渔人、渔网……
师:嗯!刚才这几位同学,为什么说的这么详细呀?
生:因为近处的景物看起来很清晰。(师板书:近景清晰。)
师:那远处的景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呀?
生:朦朦胧胧,模糊的感觉。(师板书:远景模糊。)
师:中间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生:中间的景物比近景模糊一点,但是比远景清晰。(师板书:中景的视觉效果处于近景与远景之间。)
师:这就是我们的视觉规律。
四、欣赏国画山水图片,感受近、中、远景的表现方法。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画呀?
生:中国画。
师:用什么工具画的?
生:毛笔。
师:准确的说,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毛笔,在宣纸上描绘的作品叫做中国画。那吗,中国的山水画是如何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呢?好了,请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讨论。(随乐曲播放国画山水图片,图片时间间隔30秒,教师下去参与学生的探讨。)
(图片定格于总画面)
师:山水画的近景是如何表现的?
生:山水画的近景色彩浓重,刻画精细。(师板书:近景浓重、精细)
师:中景呢?
生:中景的色彩处于近景和远景之间。(师板书:中景色彩处于近景和远景之间)
师:远景呢?
生:远景的色彩浅淡,内容简单。(师板书:远景浅淡,刻画简单)
师: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学生齐读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师示范。
1.演示墨色由近到远的变化规律。
2.示范一幅山水画。(讲解简单的用笔、用墨方法及山与水的画法。)
六、学生习作,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出示八副山水画,供学生参考
1.可以临摹自己喜欢的一幅。
2.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局部内容自由组合。
3.提倡大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山水美景描绘下来。
七、作品展评。
师:同学们都画完了吗?
生:画完了。
师:现在,黑板上展出的是其中九位同学的山水画作品。大家最欣赏哪几幅山水画作品?他们都好在哪里?
生:我最欣赏第一幅山水画作品。这幅作品的近景用墨浓重,远景用墨浅淡……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哪些山水画有待于修改?
生:我认为第五幅山水画的远景用墨太重了,和中景的墨色一样。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八、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呀?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叫中国画。
生2:我知道了近、中、远景的墨色是如何变化的。
生3:……
九、教师总结。
同学们,要想画好山水画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知道近景用墨浓重,远景用墨浅淡,中景的色彩效果处于近景与远景之间这样的用墨、用笔方法,每位同学呀都能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十、板书设计
近景:清晰(墨色浓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