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时空观念: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所在位置,梳理汉初统治者治国的相关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3.历史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和认知,培养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无为而治思想、以及民本思想等专业名词的历史解释能力,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能力运用。
4.史料实证:通过对汉朝初年相关材料的分析,得出汉初面临的困境,做到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对汉初民本思想到今之民生的发展演变,帮助学生树立民生为立国之本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历史概念及意义。
三、教学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对汉王朝进行描述,让学生猜说的是哪个朝代?
(二)新课讲授
一、建国之初——西汉的建立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西汉的建立”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问题(: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1)学生归纳朝代建立三要素: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
(2)出示材料: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史记》记载: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提问:(根据材料,说说汉初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导致汉初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汉初统治者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3)提问:如果你是刘邦,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
2.出示材料: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提问:陆贾是想让汉高祖认识到什么?(秦失天下的原因)
二、治国之策——休养生息政策
1.解释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
2.合作探究: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结果如何?
(1)措施:①解甲归田,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④轻徭薄赋(十五税一)。
(2)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起到了什么效果?
(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合作探究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文景之治”的表现。
(1)出示材料: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材料二: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文帝二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下诏将田租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从此成为汉朝税率的定制。
材料三: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汉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汉景帝改革笞刑,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