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 号
学 生
指 导 教 师
起 止 日 期 2009、 2、 23-2009、4、30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批次、层次、专业
校外学习中心
学生姓名 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 2009 年2月28日起至 2009年4月30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主要内容:(1)、标题;(2)、关键词;(3)、摘要;(4)、正文内容:由于受多各因素的影响,近距离煤层的开采顺序采用上行式开采,通过研究和定性、定量分析,在分析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煤层群上行开采判别方法的局限性,对上位煤层的覆岩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提出方案和措施,保证上层煤层在下层开采后不被破坏,从而缓解矿井接替紧张的局面,提高了煤炭回收率。(5)、引用资料.
要 求: 1、 选题后,应着手资料收集;
2、 论文中应有相关调查数据佐证;
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删减,但至少有上述内容的80%;
4、 论文应中心突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四、达到的技术指标及要求:
1、要求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5000字;
2、要调查相关数据,并用数据进行证明;
3、中心突出,语句通顺,层次清晰;
4、论文中必须提供: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钱鸣高,刘听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236~261.
[2]毕华照,宋振骐等编著.煤矿顶板事故的防治.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236~237
[3]岑传鸿.顶板灾害防治.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4]《现代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刘庆顺等著 煤炭工业出版社
[5]《煤矿管理手册》 李定江等著 煤炭工业出版社
[6]《煤矿安全手册》 钱鸣高 刘听成等著 煤炭工业出版社
指 导 教 师
下 发 日 期
摘 要
针对近距离煤层能否进行上行开采进行了论证分析,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并对近距离煤层的开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回采 上行开采 近距离 煤层
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摘要:针对近距离煤层能否进行上行开采进行了研究、论证分析,对间距的确定进行了分析论述,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对近距离煤层的开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回采 上行开采 近距离 煤层
上行开采是煤矿特殊开采方法之一,它是一个煤系地层内,含有两层以上并有一定间距及开采价值的煤层,在开采手段上是先开采下部煤层,然后开采上部煤层,可分为近距离上行开采和远距离上行开采。由于这种采煤方法受现有技术的制约,矿井极少采用,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远距离上行开采层间距一般大于40m,在国内外都有成功的应用,开采经验和理论相对比较成熟;而近距离上行开采研究较少,传统的上行开采理论认为近距离煤层不宜进行上行开采,尤其是煤层间距较近时,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复杂化和机械化的提高,特别是矿井水平接替和生产采区向新水平过渡时期,为保证回采工作面的接续,尤其是综采面的接续和矿井逐年产量完成,对于厚、薄煤层合理搭配回采,采用上行开采方法,在煤矿设计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十一矿开采的己15煤层和己16-17煤层、戊8和戊9-0煤层均属于近距离煤层,其中己15煤层和己16-17煤层层间距仅为9~15m, 戊8煤层和戊9-0煤层间距为12~19m,己15煤层和戊9-0煤层间距为70多m。由于己15煤层、戊8煤层属于薄煤层,与下覆己16-17煤层和戊9-0存在压茬关系,但己15煤层、戊8煤层开采效益低,适合高产量、效益好的煤层储量集中在己二采区和戊二采区,而综采面接续紧张,如按传统的下行顺序开采,综采面近几年内将无面可采,矿井很难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的要求。当时为了保证矿井正常接替和矿井年产量、效益,优先开采己16-17煤层和戊9-0煤层。在开采己16-17煤层和戊9-0煤层,为了减少煤炭资源丢失,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加矿井服务年限,对戊8煤层和己15煤层进行了上行开采实践。
为了保证正常生产,保证综采面的接续,这就要求在技术上可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己二采区原设计及开采方法进行大胆地创新、修改,将己15煤层、己16-17煤层统筹考虑,合理布置,集中生产。优先在己16-17煤层布置工作面,而后开采上部的己15煤层,实行上行开采。
1、工作面概况
1.1、工作面位置
己15-22090工作面位于二水平己二采区东翼。西起东翼回风下山,东止于井田东部边界(50勘探线)与香山公司相邻,为己15煤层的首采工作面,南北均为原生煤层。在平面位置上与其相邻的己16-17-22071已于2007年底回采完毕。工作面标高-630~-750 m。走向长1765m,倾斜长192m,面积353000m2,工业储量867618t。其中,可采走向长1493m,倾斜长192m,面积298600m2,可采储量733911t。
1.2、、 HYPERLINK \l "_Toc117322217" 煤层赋存情况
该工作面设计范围内可采用的煤厚点较少,煤层倾角16~32º,平均20º,该采面范围内,己15煤层厚0.88-1.30m,一般1.09m,厚度变化大。煤层呈碎块状或粒末,松软。
1.3、、 HYPERLINK \l "_Toc117322218" 地质构造
该采面为北东倾向的单斜构造,煤层走向为N130~107°,一般为121°左右。倾角16~32°,一般为20°左右。根据己16-17-22071回采工作面在掘进和回采期间揭露一落差4.2m的逆断层,该断层走向为N8°,倾向东北方向,倾角30°,将影响己15-22090工作面的回采。由于煤层厚度较薄,一旦遇到断层,将出现全断面岩石,影响工作面正常推进和煤质。
HYPERLINK \l "_Toc117322219" 1.4、顶底板岩性
己15煤层直接顶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局部为砂岩,厚度为5.50m;老顶为细至中粒砂岩,厚度为11.0m。直接底为2.77m厚的砂质泥岩或细砂岩,遇水极易膨胀,属松软底板;老底为12.73m厚的砂质泥岩夹条带状细砂岩,局部为细砂岩。下覆己16-17煤层,厚度3.5-6.0m, 直接顶为泥岩或砂质泥岩,顶板破碎,随采随落;底板为砂质泥岩,己16-17煤层层间距仅为9~15m,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详见图1。
1.5、地表
地面位置在下曹庄以东至边庄村之间,地表标高+136~+156m。工作面开采深度在800m左右。
2、上行开采技术可行性分析
2.1、上行开采与围岩平衡问题
根据采场围岩控制研究与生产实际资料,采场上覆岩体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及弯曲下沉带。从围岩平衡的观点可分为冒落非平衡带,裂隙带的下位岩层部分平衡带,裂隙带的下位岩层之上的平衡带。在平衡带可形成“煤壁~裂隙带上位岩层~矸石”为支撑体系的平衡岩层结构。平衡岩层结构能阻止上覆(煤)岩层发生纵向台阶错动,消除上行开采的最大障碍,因此当上煤层位于平衡岩层时时,即可以进行上行开采。
2.2、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因素有层间距、采高、采煤方法、层间岩性及结构、煤层倾角和稳定时间等。足够的层间距是上行开采的基本条件,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况的根本因素,上、下煤层层间距(H)与采高(M)的比值(H/M)越大,上覆岩层移动越平缓,倾斜、曲率等各种变化值越小,越有利于上行开采。采煤方法是控制上覆岩层破坏高度的重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