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
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二、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总结作业情况
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源:学&科&网]
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
通过读图分析巩固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来源:Zxxk.Com]
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举例。
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海拔高度(米)
1、平原:<200
2、高原:>500
3、山地:>500坡度较陡
4、丘陵:<500相对高度<200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了解海底地形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来源:学*科*网]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
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点。
[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
通过书上活动,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世界之最,并强调“世界之最”的重要性。
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比分析。
海底地形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可适当将一些海底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读图思考判断,提高兴趣。
积极思考。
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盆地的特点。
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注意:
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理解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板书设计:
陆地地形
海拔、相对高度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
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地形剖面示意图、各种教具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有利于这节课的学习。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要下工夫理解记忆。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1、海拔2、相对高度、3、五种陆地基本地形4、世界之最
引入新课:
要了解地形,就要有工具,立体的地球仪不常见,沙盘模型更少见,而且都不便于携带。
所以人们就研究出一种把地形表现在平面当中的方法——地形图。
讲授新课:
一、地形图
1、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叫等高线。
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高低起伏,一目了然)。
二、海底地形
1、等深线2、大陆架3、大陆坡4、海沟5、大洋中脊
过渡:在“世界地形图”当中就是利用分层设色表现了世界陆地、海洋的高度和深度。
总结作业情况。
创设情境
提出假设
启发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地形图中的基本要素。
比较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读图,简单介绍。
等深线的定义通过类比达到知识的迁移。
通过读图复习巩固。
积极思考
依次比较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地形图与普通地图的差别。
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绘制方法。
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海底地形示意图初步了解。
三、世界两大山脉带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1)东岸:北美洲—落基山脉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
合称:科第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