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熟读课文,理解“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怒发冲冠”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熟读课文,理解“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怒发冲冠”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儿童文学作品集《寄小读者》《小橘灯》,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往事》,散文集《同情》等。
2.基础字词
津津有味jīn 催促cù 诸zhū 葛gě
笸箩pǒ 聊斋liáo zhāi 罡gāng 荡寇kòu
消遣qiǎn 朦胧méng lóng 堆砌qì 呻shēn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或趣味浓厚。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欢心。
3.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强烈的体会。
第二部分(2-13段),以自己幼年时、少年时、晚年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4.自主探究
(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
②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③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A.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让读者获得多种美的享受。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B.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人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宋代“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了解到爱国将领怎样抗击外来侵略。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C.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以至于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批下了“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评语,给予很高的评价。
D.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正如作者所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②有《三国演义》、